名人说读书 (第3/4页)
●书籍浩如烟海,人的精力有限,所以会读不可能也无此必要,但是选读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张广厚 ●再没有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 ——蒙台居 ●别忘记,读书是取得多方面知识的最重要手段。 ——赫尔芩 ●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词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雨果 ●读书无嗜好,就不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一切深邃的书都应该如是:第一,要用自己的能力去理解;第二,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批评。 ——郭沫若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时间过得越长,情谊也就越深厚。 ——臧克家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 ——罗兰 ●不尽读天下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 ——汤显祖 ●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 ——巴甫连柯 ●观书亦须从头循序而进,可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朱熹 ●买书没有读书难,读书没有消化难。 ——奥斯勒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特别意义的部分。 ——贝弗里奇 ●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 ——罗兰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亚里斯提卜 ●预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 ——蒲松龄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郭沫若 ●感谢上帝,阿基里斯和唐吉诃德已经足够有名,这使我们得以免除阅读荷马和塞万提斯原著的劳苦。 ——朱尔·勒纳尔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翁森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 ●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邓拓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鲁巴金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普希金 ●读书须达到四项目的之一,四项目的是:一知识,二信仰,三便利,四快乐。 ——德哈姆 ●读书须是遍布周满。某尝以为宁详毋略,宁不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 ——朱熹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高尔基 ●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橱。 ——鲁迅 ●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己,不是发展自己就是控制自己。 ——罗曼·罗兰 ●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 ——苏霍姆林斯基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郑成功 ●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雨果 ●学问是光明,蒙昧是黑暗。念书吧! ——契诃夫 ●不读书的人,不光人要变得浅薄,也将被社会的前进步伐所抛弃。 ——池田大作 ●一个人想聪明,得多念书,正派的书固然好,坏的魔道书也好,念的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书都念过,才能找到好书…… ——高尔基
●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人不贪学。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徐特立 ●看书的目的,在把书变成我所有。 ——谢觉哉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复孜孜,书我不相属。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 ——叶圣陶 ●在你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 ——爱因斯坦 ●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还可以通过书籍,使作者与读者在对话中,产生生命的共鸣,共同塑造人生。 ——池田大作 ●我读书的办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不切实际地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忘记。 ——徐特立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 ——鲁迅 ●读书不可以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之第一义。 ——林语堂 ●我们和十个人相交,未必有两三位可以成为朋友;从书中所得到的友谊温情,比例却比较高。 ——李霁野 ●读思想的书如听讼,要读者去判分事理的曲直;读文艺的书如喝酒,要读者去辨别味道的清浊。 ——周作人 ●“必读书要多,案头书要少。”我以为案头只能摆两本书,一本是精读的;另一本是泛读的,作为调剂。 ——夏承焘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 ——梁实秋 ●用心念书,是为了避免成为不中用的人。 ——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读书有时会使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义,使他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 ——高尔基 ●尽管少读那么多书,但省下来的时间又在哪里呢? ——卡尔·克劳斯 ●读书——对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是种高尚的享受;……书籍应该使我们这些劳碌终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