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冰消融是春水_第二十四章 志士雄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志士雄杰 (第2/5页)

量。今天傍晚与往日不太一样,市属砖瓦厂大门口拥挤的下班人流和自行车流变得稀稀疏疏,极大多数上日班的干部和工人都没急着回家,而留在厂里洗澡吃饭。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大会堂里灯火通明,竟坐满了一大片人,自动前来听课的学员足足有三百人之多。人多热气重,不得不像开职工大会那样,打开会堂上方的电风扇,并让教师对着麦克风讲话。

    文革之前,在老厂长王勤和主持下,也曾由厂工会举办过职工文化夜校。厂里老一代的职工,大多出身于贫下中农,祖祖辈辈缺少文化,到了他们这一代,总算开始用粗糙的手拿起不听话的铅笔学着写字作文。可惜,好景不长,正当他们刚学会写自己名字和写简单的书信、刚学会阅读******主席的“老三篇”、刚学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时候,十年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便接踵而至,把他们学习文化的奢望冲去了九霄云外。他们是不幸的老一代产业工人,而今,他们都已人到中年,无论在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失去了掌握文化知识的精力。而最近十几年中进厂的新一代职工,则都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年轻人,全都出身于城市居民,按理说应当是识文断字的知识青年。可惜,正当他们成年之时,恰巧遭遇史无前例的十年文革岁月,“孔老二”变成过街老鼠,知识分子丑不可闻,无知成了高贵,粗野成了光荣,头脑空空如也,心灵陷入荒芜,天经地义应该属于他们掌握文化科学的权利竟然眼睁睁地化为乌有。十年浩劫的恶梦终于过去了,历史重新走上正常轨道,“孔老二”不再处处挨批,知识分子逐渐恢复受人尊重的地位,文化科学更加突现出强国富民的巨大潜力,从社会到工厂,各种类型的学校和课堂的大门竟相敞开,慈祥的知识老人又开始向他们这代人频频招手。他们毕竟风华正茂,从被遗弃的一代又变成幸运的一代。今天,兴致勃勃地坐到课堂上来的,自然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这后一代的青年工人——他们毕竞是祖国的未来、工厂的未来,企业的前景与他们紧密相连;但也还有那前一代中的中老年干部和工人在坐——他们毕竟是企业的开拓者和基石,工厂的前途与他们切切相关!

    党委书记汤炳权,在厂长提议开课办学之时,只是皱着眉头无可无不可地说了“你看着办吧”几个字。此时,他目睹大会堂里热闹非凡的景象,却变冷淡为热情,亲自前来关心职工文化教育了。在曾有为宣布开课之前,特请书记讲话,只见他带着几分神采奕奕的威严姿态出现在讲台旁,用精辟有力的语言发表于简短的导辞,意思是“干四化既要突出政治,又要讲究科学;厂党委为职工群众创造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的条件,大家要把学好文化当作政活任务来对待”,理论总夹杂着口号,表面上听起来总是有理有据无瑕可击。这位书记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始终是威严的,但又是可畏的;而相比之下,人们却觉得,那位上下奔忙筹划大事又实心实意不事声张的新任厂长,此刻正坐在台下第一排中间准备听课,显得更加可亲可敬。

    在自己的人生历史上,此时此刻,刘忠才是第一次作为教师庄严地走上讲坛。顷刻,大会堂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欢迎掌声。站到讲桌后边,注目偌大课堂上黑压压一大片人头,他突然感到眼眶里微微发潮,浑身一阵激动,蓦然间脑际掠过青年时代的一幕往事——

    那是六十年代初的一个学校开学日。他作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本来应该升到高三年级的新教室去就学,然而,他根本不是来报名上学的,而是怀着与众不同的忧郁心情,独自一人低头迈步躅踯在母校的校园中。他恋恋不舍地眺望那熟悉的教学楼,羡慕地目送着一拨拨挂着校徽的同窗们喜气洋洋地办理新学期入学手续,脚步沉沉地走向教工宿舍区班主任杜老师的住宿房间。房门开处,一群已经报过名的同班同学度完暑假喜重逄,正聚在一起向老班主任行见面礼。同学们欢笑着把他拉进房间,却意外地发现这位聪明诚实的同学阴沉着脸,心事重重一言不发。同学们知道他有什么事要单独见杜老师,便心照不宣地相继离去。年近花甲的杜思明老师吃惊地望着这位自己所钟爱的学生那副毫不掩饰的愁苦表情,特地端给他一杯凉开水,让他擦去额头上的热汗,然后开始一场师生交谈。高中在学二年,品学兼优,各科成绩名列全班前矛,尤其理、化成绩在全年级出类拔萃,深得杜老师器重,被选为班级学习委员和化学课代表。然而,此刻,他痛苦地向自己所尊敬的老师告知了中途退学的决定。杜老师大大地震惊了:“刘忠才同学,难道你真的不想读下去?就这样退出学生队伍,太可惜啦!”他眼泪汪汪地摇摇头:“不,我想读书!做梦都想读下去!可是,我不能……mama病死了,爸爸身体不好,三个弟妹要吃饭要读书,要靠我帮着打工挣钱,这个家才能活下去。我没办法!”当杜老师明白他不得意而退学的原委后,极度同情深表遗憾,长长地叹息道:“可怜的孩子!你有聪明的天资和诚实的性格,好好地读下去前途无量,将来说不定会成为科学研究的专家,至少可当一名工厂里的工程师。可惜,命运欺侮了你,夭折了你的才学啊!”他伤心地啜泣了一阵,抹去眼泪,仰脸望着老师:“杜老师,这个暑假一开始我就出去打临工,现在还是给建筑工地运砂石、拌混凝土,白天干活,晚上有空就看书。我要自学高中和大学数理化课程,你说行吗?”鬓发斑白的老教师眼睛一亮:“业余自学?好呀!身处逆境壮志不泯,艰难困苦是锻练人才的自然熔炉,只要你自强不息,照样可以自学成才!”接着,杜老师丢下学生径自离房,一气跑到教务处,掏自己腰包购下高三全套课本,郑重地递到这位学子手里:“刘忠才同学,我同情你的命运,更赞赏你的志气!作为你在学时的老师,对你为了扶助家庭无奈失学的遭遇,我爱莫能助。请你收下这套高三年级课本,坚持学完未竟的学业,要是在学习上碰到难处,你可以随时来找我,我一定鼎力相助。”他从杜老师手里接过这套珍贵赠品,感激得热泪盈眶。从此,他虽然离开了学生队伍,但时时刻刻,他的心还留在可爱的母校,留在庄严的课堂,留在尊敬的教师们身边。……

    如今,当他攀登着知识的高峰,跨越着生活的难关,投身于报国的伟业,自身也被戏剧性地推上奇异大课堂的讲台,在向别人传授科普知识的时候,真是百感交集心潮难平。

    刘忠才在讲桌后边静默了片刻,很快从激动中平静下来,用他那沉稳而浑厚的嗓音,自然而贴切地讲了几句开场白:“不学数理化,难搞现代化;不懂ABC,心里慌唏唏。今天,受厂领导的委托,我来给同志们上一堂粉煤灰砖产品的生产技术课。我水平不高,可能讲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这堂课,我讲的题目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