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镖局_去往南京转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去往南京转二 (第2/3页)

连忙干了酒:“结为兄妹怎么就成了少爷的大舅哥哩?”转而反应过来,“好事,好事,我这就写。”

    潘老儿连忙把他引到柜桌前,铺了一张黄纸,把平日记账的毛笔舔饱了墨递与陈锦通。

    陈先生问了十五和五妹姓名籍贯,自筛了一碗酒,一口干了。拿起读书时的楷书本事,一笔赵体,端端正正写下:“天鉴地表,今有徽州府歙县竹林坑男子汪十五与同府婺源县紫阳镇女子朱五妹结为兄妹。二人皆失怙恃,又无其他姊妹兄弟。今誓:相依为命,兄友妹敬,胜似血亲。徽州陈锦通此证。”大声读了一遍,再让汪十五和朱五妹写了各自名字在下,自己又从怀里掏出一方小私印盖在陈锦通三字上。汪十五看着天地表,咬破了食指,用血印在名上,对着众人说:“自今日起,我便是她亲哥。”

    朱五妹没有半点迟疑,银牙咬破指头也按了印,在十五前哭了喊声“哥。”陈锦通带着众人到院中,焚了表,十五和五妹对天磕头。

    众人回到桌前吃酒道贺,酒毕,汪十五封了银子给陈锦通以表谢意,陈坚辞不受,带着醉意说:“世人龌龊,都以为男女只有那事,今日让天地晓得,非亲缘男女亦能成真兄妹,痛快,痛快,你这后生敢作敢为,敢对尘心发难,我不及你。日后多叫我吃几回酒就是。”说罢一拱手,不让许世荫送,有些踉跄的离开了小巷。

    朱五和秀莲二人回到秀莲新家房内,拿出了今日新买回的布棉开始动手裁剪。十五要出远门,秋凉已至,秀莲急着要给他赶制一件夹袄带着。

    汪十五这边和许世荫在客栈院中谈天,十五说收到了徐渭先生的回信,南京回来歇一日就下杭州,这些时日,要许世荫往这边多照料,防那个新来郑同知的儿子带人来寻事端,又让许世荫去买些信鸽回来,他以后要用。许世荫刚好拿了那两根阴干的竹鞭把玩,回到:“一说家事,你便聒噪,此事不须你提,银子我有,我又在城中,程爹爹和秀莲嫂子,还有五妹吃不了苦。郑家那憨货敢来,我把他从斗山街北打到街南。养鸽子,我知道你以后要拿来送信,四五百里内能用,远了不及哩。我明日让人去挑二十羽先养着。”一手拿了一个竹鞭,又问十五:“这玩意能防身?”

    汪十五拿回竹鞭,一手一根,走到院当中,以竹鞭做锏,配合步法,舞了一回。点,刺,抽,压。调顺气大喝一声:“碎。”一竹锏把院中小菜圃上的一块三寸青砖打的粉碎。对许世荫说“抽刀过来。”

    许世荫见十五竹锏打的痛快,早就按捺不住,站起身,抽出腰刀,双手握住发力朝十五就砍,十五眼见刀近,右手拿锏做势要挡,许世荫收了刀势变直砍为刺就往十五心窝里来,十五右手竹锏从横变为下压,左手握紧竹锏底部

    对着来刀“叮”的一声,砸向刀背。许世荫见自己刀被砸下,未等刀尖及地,双手握紧刀柄一转,刀刃改向上划去,就要去削十五右手挥压下来带着破风声的竹锏。十五不去对迎刀刃,右手锏啪的拍在刀侧,把这一刀拍偏。许世荫手一麻,才要格刀抵住劲,另一根竹锏直挺挺的到了喉前一寸处停住。

    等许世荫反应过来,汪十五丢了右手竹锏,实捏住许的刀身上半部,笑道:“能防不?”说完,把左手竹锏收了轻轻的抽了许世荫一下。

    许世荫一本正经厚脸道:“嗯,能防住我,只要不是偷射,一般人杀不了你。”

    “二位后生果然厉害,难怪杀那匪寇还能自保。”听见砖碎过来察看的潘老儿刚才看了二人比试,那许世荫抽刀挥砍一往而前,惊的他要大叫住手,还以为真有了矛盾。哪知道汪十五顺势变招,轻松化解。方才知道是比试,才想起来喝彩。

    许世荫回道:“这才几分本事,你若见了我弟兄二人在前线杀那倭寇不把你吓的苦胆都碎了么。”说罢拿了十粒碎银给潘老儿,接着说:“你在更好,这是这些时日的伙食,五妹的,我散了班也要来的。不够直说。”

    “多了,多了。”潘老儿赶紧说。

    十五说:“收着便是。”潘老儿见他二人还有话说便自离去。

    二人在院中聊了半日,晚上随意吃了些,让秀莲五妹她们早点歇息。眼见时辰到了,就按今日世荫得到的回话去寻任知府。

    任知府的宅邸在知府衙门后五十步,一座二进的宅院。因州官调动频繁,一般都是租借。任知府知他二人来,早早让人在门口等着。

    许世荫领着十五进了宅邸,交了腰刀,规矩还是要遵的。任知府换了居家打扮,在园里石桌上摆一盅酒,几样菜蔬,喝退了左右,示意二人不要拘束。

    许世荫抿了一口:“好酒,菊花白。知府大人果真雅致哩,这光景就只能这小杯喝。”然后端着酒杯趁着灯笼的烛火对着小青花瓷杯上的图案装做欣赏。

    汪十五单刀直入:“大人要我送何物到南京,我后日就可动身。”

    任知府笑道:“果然是直性子,你们且喝酒,我去拿来与你看。”说罢去厅后房内取了一个包裹来。让人撤走了酒菜,在桌上打开包裹。

    小盒子打开后是个黄花梨的木套,上面镂雕了一只蝙蝠,木套里一大一小两格。任知府小心翼翼的从木套里取了一方砚台和两支鎏金墨出来,砚台通体黝黑,幽幽的反着光,呈椭圆形。上面浮雕着松竹,一轮明月挂在枝头,一人背手昂头,似有志向压抑在心,松竹不屈之志,向月抒发胸意。下面是月下池塘般的砚池,池底一道缓缓的斜坡,让墨汁不溢。任知府小心摩挲着,娓娓道来:“这是龙尾山下溪涧最好的青石而制,万年溪流冲刷,皮如凝脂,有鱼子暗纹,又叫龙尾砚。这工出自大家柯寿孙,传说他故前隐在歙东多年不出,传世之作极少。”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