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0章 专家的意见 (第3/3页)
“关键零部件方面的生产专家可以加入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有条件、愿意创业的也可以自己创办企业,反正市场是有。” 玛利亚:“我认识的人就很多,他们能够串起来一个生产线。不过有些东西——比如CPU,苏联也生产不了,只能进口——你觉得···” 江奕:“包括很多软件,也要进口的。” 玛利亚:“苏联的笔记本电脑现在比不上美利坚和扶桑国了,你看这个THINKPAD多漂亮。” 江奕:“那就由精打细算的扶桑专家参与进来,或者直接从扶桑生产笔记本电脑的企业挖一些专家过来。” 一顿答疑下来,江奕差不多了解大概:前苏联的笔记本电脑技术自主能力非常强,但是受到了半导体产业尤其是芯片设计能力的局限性,加上国营企业对消费者心里把握的滞后,所以卖相也不够好,随着国门打开,本国产业日益式微。 CPU等关键部品需要进口,加上本国配套能力较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替代品,所以单纯地生产笔记本电脑或许赚不到大钱。但是有了平台之后,软件、数据库和服务器等配套服务能力就可以组合营销。否则,思科、IBM等在位者的市场地位很难动摇。 玛利亚终于开心地闭嘴了。江奕不知道的是,她并不是在为那些笔记本电脑的生产技术专家开心,而是在为自己。 她还有个身份并没有透露:马科米哈伊洛维奇,也就是她的父亲,还兼任苏联专家基金的受托人。玛利亚就协助他维持基金的运作,其中有些资金,玛利亚就打算投资创业。 笔记本电脑生产带来的大量零部件市场,将会催生一批配套企业创业,而这些初创期企业就会是最好的投资标的。 “江老板,你刚才说的软件,苏联也有不少,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拿过来用?”阿卡廖夫也是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专家,对于专利权的尊重无法超越“共享技术”的认知。 江奕刚刚提到的软件使用,恰恰提醒了他:硬件生产技术可以引进,软件引进岂不就是几张存储盘的事情? “我相信会有很多软件需求的,事实上,新浪潮已经在开发财务、物流和人力资源程序了。”江奕早就想到了苏联专家的这些才能,要不然怎么有能力与美利坚的跨国企业竞争呢? 再加上巴国小镇的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年轻人,估计能够催生上百家软件开发公司。 “哈哈,说得我都想出来创业了。”阿卡廖夫也像是捡到了宝贝一样,一个老实人也开始畅想创业了:“很多朋友的家人——至少有上万人学了汉语,他们也会英语,能够编程的人,就更多了,八十年代后苏联的大学都有这些课程。只是,华国现在有这么大的市场吗?” “我们投资和参股的企业已经上百家了。我们可以先采购,交给合作企业免费使用三年,三年后开始收费,并把这些人财物的管理水平纳入供应商评价要素。各个地方政府也是我们的合作对象,也在试用之列。” 江奕画的饼足够大,直接把阿卡廖夫砸晕了。 其实,江奕也有些晕了。没想到这些苏联专家这么有料,一切还得拜江文社的牵线搭桥。 这时候他才想起来江文社,以及他对面坐着的赵晓晴,已经冷落了她半天了。 “今天有什么事情么?” “没事情就不能一起喝咖啡吗?”赵晓晴没好气地说,可是忽然一阵反胃、直接让她闭嘴了,要不然就会吐了出来。 好吧,江奕知道她心情不好,也没敢多问她。 还好,纪兵悄悄靠近,给了江奕一个台阶。 “老大,韩晓琪对你这么好,你···可别把人家耽误了。”纪兵早就知道了韩晓琪的心结,刚刚又看到了赵晓晴的古怪,让他的心理天平有点儿向韩晓琪摇摆。 江奕更是无语。自己在韩晓琪最困难的时候扮演了救助者的角色,给了她最大的支撑,可是没想到女生这么坚持。 “你就发挥自己的大嘴巴优势,编点儿内容不行吗?比如,就跟她说···赵晓晴这边的事情估计很难善了就行了。” “什么叫善了,你该说清楚一点儿吧?”纪兵还是不放心,毁人可以,可是该到什么程度才能不让江奕抱复自己呢? “怎么都行,咱们要的是结果。” 纪兵乐呵呵地偷瞄了一眼不远处的赵晓晴,不由得计上心来:“那就说···赵晓晴有了,怎么样?” “随便,她们又没有机会见面的。”韩晓琪都快30了,江奕不想再耽误这个无辜的女生,真要能让韩晓琪解脱出来,哪怕是自污也值得。 “这样也行?这样兴许真的行耶!”纪兵没想到江奕的底线放得这么开,那就容易cao作了,不过想想那个倔强的女生宿舍,好像没那么简单:“她要是失恋了,要寻短见怎么办?” “你怎么···”江奕本想骂他一顿,可是想起一个女生要是绝望了会有什么极端的行动,他可不敢赌,还是作罢:“你给她找些事情做不就行了?寻死觅活,都是无聊惹得!” “我可不知道她喜欢什么。”纪兵一边说一边跳开了,他知道自己撂挑子会引发江奕的反弹。 韩晓琪···纽约···英语专业···当过老师···去过非洲··· “那就让她看看股市,用钱去扰乱她的精神。” “她现在还没炒过股呢。这又不是看电影电视,想一出是一出地。”看到江奕这么贬低投资这个有前途的职业,纪兵都有些恼了。 “行啊,就让她做电视节目吧,干脆就从纳斯达克股市开始。”这次,江奕没给纪兵撂挑子的机会,直接给了他死命令:“找个专家做顾问,就找人民大学财金系的安主任,摄影就从纽约那边租摄像师,编辑工作可以在齐鲁电视台完成。播放也在鲁视。” 江奕在一不经意间发现这个创意还真是不错。既挽救了韩晓琪,又让安主任打响了资本市场专家的名头,还能为鲁视摆脱“土气”贡献一些力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