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48章 梦回二十 学之不尽 二 (第2/2页)
值他今儿输了钱,【庚辰侧批:找上文。】迁怒于人。【庚辰侧批:有是争竞事。】”,哈,原来还有这“意外”之因,这可是甚至是比“酪酥”更大的原因了!(XX注:那是,输急了比什么都急啊!(外人注:看来有亲身体验(XX注:…))) 也正合曹雪芹事后给出“答案”或另一部分“答案”的风格, ““便连忙赶过来,拉了李嬷嬷,笑道:"好mama,别生气。大节下老太太才喜欢了一日,你是个老人家,别人高声,你还要管他们呢,难道你反不知道规矩,在这里嚷起来,叫老太太生气不成?【庚辰侧批:阿凤两提"老太太",是叫老妪想袭卿是老太太的人,况又双关大体,勿泛泛看去。】”这里且见识一下凤姐儿的劝人水平,高出以上所有人一大截啊! 并不是说凤姐儿的智商情商就高出以上人一大截,因为至少凤姐儿的智商就不如黛玉,情商就不如宝钗, 但与各种人打交道,尤其是劝架这种“专业活”,几乎百分之九十五靠的就是经验二字! 象这里,对付李嬷嬷这样的硬茬,首先就用“硬劝”,即搬出“老太太”和“规矩”来,先用“老太太”来压一压李嬷嬷,用“规矩”来让李嬷嬷更冷静, 否则,象黛玉宝钗那样的“软劝”,对李嬷嬷来说,一万句恐怕反而火上浇油, 而当然,这只是对李嬷嬷,对于其他人,也许软劝更具有效果,硬劝反而会让其火上浇油(XX注:经验啊经验,不可替代的经验) ““你只说谁不好,我替你打他。”,这个软劝更深入,让李嬷嬷被压而且冷静后,又一“疏通”,让李嬷嬷觉得很解气,这便是将语言的效果形象化甚至动作化的能力和产生的能量!(外人注:一压一疏,果然是在排气!(XX注:…这话说的)) ““我家里烧的滚热的野鸡,快来跟我吃酒去。"【庚辰侧批:何等现成,何等自然,的是凤卿笔法。】”最后一句,也是最后一招,即说完就能拉着李嬷嬷走的!(外人注:凤姐强悍!难怪一人能处理贾府如此多人的如此多的事!) ““一面说,一面拉着走,又叫:"丰儿,替你李奶奶拿着拐棍子,擦眼泪的手帕子。"【庚辰侧批:一丝不漏。】”,哈,“拿着拐棍子”还罢了,这句还要拿着“擦眼泪的手帕子”,几乎是将李嬷嬷当小孩子一样哄了! 但凤姐儿显然就是知道,李嬷嬷到这个年龄,是有些“老小老小”,如此小孩子似的“哄”法,反而才能让老人家更能接受和更身心舒畅和健康,(外人注:妙哉妙哉,人性之光辉也!(XX注:我有时也想让人象哄小孩子一样地来哄我呢(外人注:据我所知,除了“老小老小”,还有爱情中的男女也能达到这一点达到这种程度(XX注:原来难道我缺爱情之爱、爱情之滋润?(外人注:嗯,找到根源了))))) ““那李嬷嬷脚不沾地跟了凤姐走了,”哈,“脚不沾地”,足见凤姐儿的话和语气和魅力对李嬷嬷的强大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吸引力! ““一面还说:"我也不要这老命了,越性今儿没了规矩,闹一场子,讨个没脸,强如受那娼妇蹄子的气!"”如何,“我也不要这老命了”,“致命”吧,而且李嬷嬷竟然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虽然仍然将绝大部分过错都推在袭人身上,但已经相当难得相当之见凤姐儿之厉害! ““后面宝钗黛玉随着,见凤姐儿这般,都拍手笑道:"亏这一阵风来,把个老婆子撮了去了。"【庚辰侧批:批书人也是这样说。看官将一部书中人一一想来,收拾文字非阿凤俱有琐细引迹事。《石头记》得力处俱在此。】”,“一阵风”,是对以上所有对凤姐儿的描述的最佳形象总结! 即如果总觉得有一个词可以最简洁最形象最到位地来形容此时的凤姐儿,但就是想不到那个词,那这个词就是“一阵风”! 而且曹雪芹几乎就是所有的这样的词在红楼梦中全部都能“想”到! 虽然这花了曹雪芹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外人注:曹雪芹的红楼梦不但是个大观园,而且是个大学堂,几乎学之不尽,取之不竭!(大白纸注:极是如此!)) 且先到这。 “时刻都要学习啊。”小戒点头道。 “学习永不会嫌多。”小猴道。 “学之不尽,学无止境。”老沙道。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小唐道,“学海无涯,安全第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