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蟾蜍火速升官记_一篇多余的文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篇多余的文章 (第3/6页)

话,“乡间把子弟送了出来受教育,结果连人都收不回了”。

      乡绅群体的黯然消失,使乡村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失去了文化传承的领袖和灵魂,没有了指导和提升文化教育的导师,致使乡村强大的内生活力也随之消失;乡绅群体的黯然消失,最终使中国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出现了严重的断层,不得不说是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上重大的历史性错误和损失。

      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鉴。作为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华夏儿女、特别是有乡村血脉的子弟,大家在痛惜和哀叹之余,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去反省,去为改变当下乡村凋敝现实状况及传统文化的恢复和弘扬去作出一份自己的努力。

      甚幸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主流价值观没有被摒弃,它们像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浪花飘荡在祖国的大江大河;它们像一朵朵争相斗艳的鲜花开满在华夏的山水云间。那一百集如诗如画、让人欣慰的纪录片《记住乡愁》不就是最好最好的明证么?这归咎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根深蒂固;这更归咎于“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文价值观永远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追求。

      让人无比欣慰的是,作为引领乡村风气之先的乡贤群体在逐步得到敬重,“乡贤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已经愈来愈得到了高居庙堂、远居江湖的各界各层人士的重视和推崇。他们正行走在呼吁和呐喊重振乡贤文化的城乡大路上。

      近几年的两会期间,有不少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有相关重振和弘扬“乡贤文化”的建议。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对此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对日益凋敝乡村的复兴、对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都有十分的积极意义。

      “告老还乡,也可以叫做退职还乡。”钱念孙介绍说,中国古代,特别是唐代至明清时期,经过一千多年的延续传承,“叶落归根”、“告老还乡”作为一种理念深入人心。

      钱念孙认为,“退职还乡”积极意义明显,实现了宝贵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使社会人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钱念孙说,“告老还乡”传统,对解决当下农村“空心化”积弊,对缓解大城市过于拥挤、不堪重负等“城市病”,具重要意义。

      钱念孙认为,绝大多数离退休干部以及知识分子告老而不还乡,并非他们自己的刻意选择,而近几十年来国家一些相关的农村政策也是造成这样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钱念孙说,为张扬先贤文化,鼓励“告老还乡”,但国家应该适时地对一些政策措施进行调整。

      在这里,我们姑且认为,钱老先生开具的“良方”有诸多理想主义的成分,并不一定十分对症;同时我们更知道,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要真正变成国家现实政策措施,往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对于从乡村走进城市的那无数的你我来讲,那一份nongnong的思乡情愫并不会因为谁谁谁开具的良方太乌托邦、太理想化,国家政策制度的严重滞后就停止下来。特别是像我们已经到人生的暮年,怀旧情绪在野蛮疯长,已经没有什么还能挡住我们回望家乡、回馈家乡这份“回归本源、思乡念祖”的殷殷情怀了啊。

      如今城市里呈现的是歌舞升平、一片祥和的光景,各种名目的聚会很多很频,特别是像老乡聚会、老同学聚会就会更多更频。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同学见同学,胡扯加瞎说。老乡同学在酒酣耳热、嬉戏打闹之余,当最后沉静下来,心思往往就会不自觉地聚到“家乡”这个话题上——

      大的,是如何回报自己的家乡,或集资修条路,或开发荒山,或用自己的所学,给老乡把脉问诊,或办一个公益幼儿园,弥补自己当年小时候没有上个幼儿园的遗憾,等等等等,尽想着各种门子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小的,将自己家破败的祖屋、老屋翻修一新,或是再弄半爿薄地,建一栋漂亮的小房子,能在城里以外的老家有一块永久的安生之所,让生养自己的父母住进去,并不时能回乡或小憩,或常住,能陪伴在老人身边,尽一份少小就离开家乡,只有等到现在快退休了才能做得到的最最朴实的一份孝心。人生最可憾的是什么呢?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我姑且把这份附带在为家乡做贡献“高大上”名义后的朴实想法、小小要求算作一份私心、一份私货,但遗憾的是,这份私心、私货在当下的条件下是很难达成、很难实现的。套用一句很时髦的话来讲,这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呢。为什么?

      因为如今一个很尴尬的现实是——不管我们当初是怎么离开自己的家乡:或求学读书,追求功名;或不安贫穷,闯荡江湖;或报名参军,献身边疆;或就是世界那么大,很想去走走、去看看。但一旦离开了生养我们的家乡,当几十年光阴过去之后,我们想告老还乡了,想落叶归根了,想倦鸟归巢了,那可不是我们想回去就能回去的。在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已经进入人生暮年而身居异乡的游子,往往只能是生发出无奈的感叹:青山依旧在,夕阳更美好,但生养我们的家乡啊,您不知道,我们已经成了想回来而又回不来的过客或异乡人了。

      我们怎会有一声声家乡回不去无奈的叹息?在此告诉大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当前实行的农村土地政策,把我们游子回家的路给堵死了,截断了。

      在此我简单地梳理了一下,就发现目前国家至少有这样一些政策文件成了游子想回归家乡的“拦路虎”。其一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建住宅,有关部门不得为违法建造和购买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其二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定: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其三是,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规定: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

      至于这样的国家政策使多少从乡村走出来的人不能再顺顺当当地回到家乡故园去,我当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我就只说通过像我一样读书考学最后成为城里的人,单说从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制度到现今的二零一六年,也应该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了。

      我们这些从农村考学来到城市里读书的莘莘学子,至少可向前追溯到十余年前,当我们毕业以后,享受国家对大中专学生实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