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女重生_明末政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明末政局 (第2/2页)

那是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木匠活”,所有奏章都全权交给大太监魏忠贤处理的昏庸皇帝。

    而这位对天启帝有“抚养之恩”,如今隐隐有皇太后架势的西李选侍,在天启帝登基之后越发威风。她之前借着照顾皇太子的理由,一直居住在皇帝寝宫乾清宫,而如今新皇登基,按制应该移出乾清宫,另居别殿,而西李选侍挟持天启帝不令其出,与太监李进忠、魏忠贤密谋,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这便是所谓的“移宫案”。

    迫于朝臣的压力,以及被部分忠心太监所救出天启帝,导致西李选侍和魏忠贤的阴谋失败,她被迫移居廷鸾宫,后事如何史书上并未在记载。

    泰昌帝的另外一位宠妃,东李选侍所抚养的皇子,也就是现今的皇帝崇祯,本名朱由检。他和哥哥泰昌帝一样,都是生母早亡,而比哥哥幸运的是,东李生性温柔贤淑,因自己无出而格外喜欢小孩子,和西李的刁蛮狠毒有云泥之别。幼时的朱由检在东李的庇护下度过了一段恬静祥和的时光,东李是官宦人家出身,熟读诗书,并将自己所学全部传授给崇祯,崇祯帝的勤政好学,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到这位东李选侍的影响。

    可惜的是这位东李选侍身体羸弱,在崇祯帝少年时就去世,甚至等不到他被封为信王在京城自立府邸。而后天启帝病危,他一生无子,便属意立“敏而好学”的弟弟,信王朱由检为帝。大太监魏忠贤向来和朱由检不对盘,他知道这位的信王,可没有木匠皇帝那么好糊弄,因此百般阻挠,甚至暗中调集禁军密谋篡权把持朝政,只是无人敢应只能作罢。后来魏忠贤又想出一计,和天启帝的乳母客氏在宫外找了几个孕妇,想来个狸猫换太子,可惜未等到孩子出生天启帝已然驾崩。信王朱由检在杨皇后和朝中大臣的支持下坐了皇位,是为崇祯皇帝。

    崇祯帝生母和养母均早丧,因此尊天启帝的杨皇后为太后,如今在毓庆宫居住。崇祯感念她昔日全力支持自己登基之德,因此毓庆宫中待遇远比其他前朝嫔妃优厚,只是叔嫂有别,他本人倒是不常去拜谒。杨太后独居深宫,也绝少出门,每日只吃斋礼佛而已,由周皇后一人把持六宫,她和崇祯是少年夫妻,圣眷恩隆,因此宫中的地位超然,无人能及。

    和父亲泰昌帝的嫔妃众多想相比,崇祯帝的妃子就少的可怜了,他生性不重欲念,只对患难与共的家人感情深厚,如今宫中受宠的几位嫔妃,除了周皇后,病逝的慧妃左芊芊,另外受宠的田妃、陈妃、杨妃这几位,也是他在做信王时纳的妾侍。

    至于崇祯帝另外两位宠妃:陈妃和田妃两人来头也并不小:

    陈妃是两江漕运史陈允之女,本人美貌丰饶,尤善歌舞;田妃是西川都指挥司田继英之女,如今**中只有她和周皇后两人育有皇子,田妃之父今年初已经升任为川广总督,手握军权并辖制蜀地并两广的钱粮大权,因此田妃在**中隐隐有和周皇后平起平坐的气势。

    =============

    明朝中后期,对西学进入,包括宗教的进入,与之前历代以及之后的清朝相比,态度都算是相当开放以及乐意引入的。明晚期内阁及六部九卿中有不少是天主教徒,也有不少人学习和推广西学。崇祯在此点上也很可观。

    万历年间成书的《三才图会》有对地球各大洲的介绍。明朝士大夫们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传教士带来的各类知识都很感兴趣,“地球是圆的”在明朝人看来并不难理解,他们立刻想到了东汉张衡说的:“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明初的拟话本之后,小说的发展终于在明朝中期达到巅峰----章回体小说,文学从此不再是sao人墨客的专利,开始走下神坛,迈入民间,大量的民间文学家由此产生。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不愧是此行列中的佼佼者。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的《中国札记》这样记载中国: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而普遍被人们看好的清朝乾隆时代,当时来访的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则说:“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很多人没有衣服穿……军队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