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3章皇帝:救莺莺有情有义,有勇有谋(2) (第1/3页)
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第173章皇帝:救莺莺有情有义,有勇有谋2 洛阳城西门。【】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 清和众人回到洛阳城时,已经是夕阳西下,霞光满天,城门口,张飞率领南大营第一师4000将士,披挂整齐,一步两骑,排列在道路两旁,一直迎出城外5里。 “兄弟,想死哥哥了”张飞见到清,虽然就分开半日,却是真情流露,过来一把抱住清。 “两个大男人,搂搂抱抱,不太合适吧”清嘿嘿打趣。 “你这家伙”张飞重重锤了他一下:“走,进城”引着清,向城门口而去。 “相公”城门口,现出孔莺莺柔弱的身影,看着清骑着白龙马而来,身后霞光万道,如天神下凡一般,这呆子,为了救自己,差点把命丢掉,心一热,向前冲出几步,眼泪却打湿了双眸,周围有刘志夫等这么多人,她到底有些脸嫩,不知是该扑进他怀里倾诉离别之苦,还是该停下来。 “小妮子”清看到孔莺莺,两日未见,明显憔悴和消瘦了许多,哪管周围人的眼光一催白龙马行到孔莺莺近前,俯身就把她抱起来 “这么多人呢”孔莺莺羞的满脸通红,急声嗔道。 “管他的,谁不知道咱们定亲了”清嘿嘿笑道,把她的娇躯放在身前白龙马的马背上,“走,咱们去谢谢皇帝老爷子” 说罢,在周围近万将士的欢呼声,和孔莺莺二人一马,进入洛阳城西门。 白龙马边走边念叨:我驼你们两个倒没什么,我看你是屁股又痒痒了,没看到公主将军在后面啊 这小冤家太平公主在身后,看着清和孔莺莺走远,心莫名惆怅,今日洛阳五军一卫数万将士,和洛阳城内14位5级以上强者全体出动,就是为了孔莺莺一人而已,今日是属于孔莺莺的 “公主,”边上小青看出太平公主的异样,低声问道,“咱们直接回府吗” “先去趟皇宫吧”太平公主微微摇头:“本将军还要向皇上复命呢”虽然不愿意看清和孔莺莺秀恩爱,但皇命在身,还要去和皇帝禀报一下。 “宁惹阎王爷,别惹孔莺莺”荆轲看看常羽春,微微叹道。 “是啊”常羽春赞同点点头。 经此波折,任谁都看出来了,孔莺莺在清心目的地位,那就是清的逆鳞,因为清三个老婆,玉梅地位超然,无论是在大汉帝国百姓,还是在武林,敢惹的人几乎没有,就算是去年秦淮河刺杀,当时的刺客也没敢真伤了玉梅,契丹大汗耶律德方手握铁骑20万,也从来没敢提让玉梅去和亲。 安乐公主则是当今皇帝的心头rou,雁门关一曲十面埋伏击退10万契丹、蒙古铁骑,另大汉帝国10万将士拜服,其父南王也是手握5万西南军虎狼之师,唐家更是武林人士忌惮的主,所以这两个老婆清都不太担心他们的安全。 唯有孔莺莺,本身没有武功,是个柔弱女子,孔家虽然掌管漕帮,实力也不弱,可毕竟当今世上势力比漕帮大的也不在少数,家主孔举只是6级巅峰强者,排在其前面的武林榜强者至少有20位,还是有人敢对她动手的,清这次以雷霆之势解救孔莺莺,就是向天下之人表明 宁惹阎王爷,别惹孔莺莺 惹了孔莺莺,就是阎王老子,清也会跟他斗一斗 从此以后,且不说九州大陆的各大势力,但只是桃园兄弟,就没有一个不长眼的敢招惹孔莺莺,因为,那是清的逆鳞。 皇宫内,乾清宫。 皇帝和朱元晦、刘光仁、司马述、王介甫、赵廷宜从上午开始,就在宫内喝茶聊天。 高公公则让刘志哙负责在外面打探消息,并不断将消息传回来。 “三位爱卿,今日咱们一起来看看清、太平这两个后辈,如何调动我洛阳兵马,解救孔莺莺”皇帝招呼5个重臣坐下后,微微笑道。今日他本想到皇宫城头之上喝茶,但身体条件不允许,在高公公的力劝下,只能作罢。 “一切但凭皇上安排”朱元晦、刘光仁、司马述、王介甫、赵廷宜赶忙躬身应道。 “且不说清如何解救孔莺莺,但就昨日挂出去的字,就首先让对方胆寒。”刘光仁坐下后,首先感叹道,谁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但行伍出身的他,恐怕是没清这个胆识。 “说起清这13个字,老臣倒是有些发现。”朱元晦端起一杯茶,细细品味,意味深长说道。 “哦朱爱卿有何发现啊”皇帝喝了一口茶,含笑问道。边上的王介甫和赵廷宜心一动,都看向朱元晦。 “回皇上,说来惭愧,清虽然是老臣的孙女婿,但老臣虽说知道他有几首诗词广泛流传于民间,可昨日却是第一次看到他的字,不是臣自夸,那13个字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大气磅礴,堪称旷古绝今的书法大家啊”朱元晦无限感慨道。 “是吗朱爱卿竟然这么认为”皇帝颇有些吃惊道,蓦然想起,他是见过清写的字的,就是在血战雁门关时,戴宗从曲径关带回来的清血书,当时上面只有12个字清身可死,曲径关,永不陷落现在细细想来,那12个字确实与众不同,字里行间,霸气凛然,不拘泥旧俗,端的是豪放不羁,那时皇帝只是被清的决死之气感染,竟然没有过多关注字体本身。 要知道,大汉帝国当时,以隶书和楷书为正统,讲求的是端庄、规范、得体,很少有别的字体出现,若是有人这两种字体写不好,会被人嘲笑为没化,粗俗不堪,登不得大雅之堂。 就是在举考试,字写得好,就是不达意,也会获得高分,朱元晦、王介甫、赵廷宜三人,都是当世有数的几位书法大家,就是赵铭科和王青栋,也是难得的书法新秀,当然了,他们两个和玉梅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个档次。 “朱相所言极是”王介甫赞同点点头,别看他平日里瞅着清不顺眼,甚至双方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在诗词和书法两项上,他还是很欣赏清的才华,一边用手指沾茶水在桌子上将清昨日写的13个字临摹出来,一边解释道:“实不相瞒,去年在赵家庄园品诗会上,清将军写下那一篇水调歌头时,微臣和赵尚书就曾经仔细端详过他的字体,其字如人,不拘章法,笔势流畅,狂放不羁,书法传承上千年,闻所未闻” “清将军之书法,自此恐怕要创书法之一代先河了。”赵廷宜跟着正色附和道,给清的评价更高。 “能得三位爱卿同时认可,看来那清在书法方面,要成为一代宗师了。”皇帝面色凝重看着王介甫将清的13个字一一临摹出来,心凛然,他虽然是皇帝,但对书法的研究也是涉猎极深,发现清这字竟然比雁门关见到的12个血字气势更胜三分,这字体明显是已经成型,朱元晦是清的孙女婿,其爱屋及乌夸奖一番还有情可原,没想到平日里与清很不对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