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先帝正统犹在。 (第1/2页)
张贺的正寝并没有什么奢华的摆设,一应的器具都是半新不旧,倒是墙角的铜熏炉因为经常使用而格外地光亮。 此时,那个铜制的博山炉上香篆袅袅,氤氲着折射入室的阳光。烟气缭绕中,浮光流动。 “先帝正统犹在。” 张贺慢慢地对张安世言道。 张安世竦然变色,立刻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望着张贺。 “安世?”张贺唤了一声,看着张安世的双眼,一派平静。 “……大兄……”张安世的声音隐隐有些颤抖。 “嗯?”张贺应了声,神色却没有丝毫地波动。 张安世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随后才重新坐了下来,看着兄长,神色晦暗不明,半晌才开口:“兄且安心。既已应诺,吾自会将此言转致大将军。” 张贺松了一口气,垂下眼,轻轻点头。 看着兄长面上的一丝兴奋之色,张安世犹豫了一会儿,才狠下心来,再次出声,对张贺言道:“弟亦有一言问兄。” 张贺抬眼,看向张安世,以眼神示意他但问无妨,双唇却紧紧抿住了。 张安世微微垂眼,半晌才道:“大兄是否……得遇故人?” 张贺是什么样的性子,张安世实在再清楚不过了。 ——事实上,当年太子家吏都是差不多的性子。 ——极明大是大非,看得清大局,却失去细致…… ——这不是什么缺点! ——当年,先帝出巡,几乎每次都将政务交予太子,太子亦从无差池,其中,太子家吏的功劳不小。 ——说白了,太子家吏就是太子的近臣,太子家本来就是一个******。 ——卫太子自己一贯磊落,行的也是大道,太子家吏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钻营之辈。 ——而且,与宾客之流不同,家吏总是汉之官吏,任职之人总是宦皇帝者。 ——如张贺,虽然卫太子的确忠心,但是,绝对也不会说对先帝就不忠了…… ——他们会为卫太子报屈,却不会真的认为是先帝之过…… ——说白了,他们根本不会去想这个问题! 一直以来,张贺从来都没有今上有任何的非议。 ——今上的的确确是先帝所立的皇太子…… ——既然如此……今上自然是正统! ——哪怕张贺不可能喜欢今上的存在,也不可能去相信那些针对今上的流言。 ——可是…… ——可是,张贺现在说“先帝正统犹在”! …… 张安世是尚书出身,对这些说辞总是十分敏感的。 ——犹在…… ——这种近于警告的话,张贺不可能是为今上说的…… ——只能是为卫太子而言! ——那么…… ——这般明白地指述、警告……总不可能是张贺忽然兴起吧? ——再者,还让他去告诉霍光…… ——霍光如今是什么人? ——撇去那些冠冕堂皇的形容,他就是一个凌驾于君的权臣! ——那样的人是能随便警告的吗? 张安世应了,也准备去做了,但是,他不能不明不白地去做! ——如果这是张贺的意思,那么,张贺必说清楚原委! ——如果这不是张贺的意思……那么,就必须说清楚出自何人! 张贺也没有隐瞒,只是苦笑不已。 “然。”张贺承认了。 张安世挑眉,追问道:“彼言何?” 张贺垂下眼,半晌才道:“其言……今上绝非先帝属意……” 张安世的心猛烈地跳了起来。 “……其……为太子宾客?”张安世低声询问。 张贺点头。 张安世垂下眼,掩去眼中的神色,半晌才道:“其有何凭?” ——如果说,太子家吏都是行事稳重之辈,那么,太子宾客就跳脱得多了! ——那位太子啊…… ——刘据的确是敦厚之人,但是,他绝对不是不通机变之人。 ——说白了,无论是刘家,还是卫氏,都不是纯粹的稳重心性。 ——刘据身上的血统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冒险之心! ——刘氏起于草莽,高皇帝自不必说,孝文皇帝即位伊始,便敢拒功臣示好;孝景皇帝面对七国之乱,半壁江山沦陷,却敢重用周亚夫,一心灭敌;至于孝武皇帝……孝武之世的功勋有几个在一开始不是让人看着、听着就认为不可能的? ——卫氏? ——都说卫氏和柔、退让…… ——敢领着万骑奔袭千里,直入匈奴腹地,在匈奴祭祖之地取军功的人不姓卫?敢分兵五路,合围夜袭,直取右贤王的人不姓卫? ——更不必说那个不姓卫的卫家人了! ——刘据不是不敢冒险,不敢行险! ——他要是真的是那样的心性,征和二年,他就不会直接对天子使者动手! ——那一次,刘据所用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