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0、霍去病的想法 (第1/2页)
——“没有人比景桓侯更维护太子了。” 霍光想着自己之前所说的话,只觉得脑中完全是一团乱麻了, ——他的兄长啊……究竟是为什么上那么一道奏疏…… 孝武皇帝是乾纲独断的性子,分封皇子这种事情……岂会容臣下这般自作主张? ——那些朝臣不清楚,霍光是禁中随侍的中臣,岂会不明白天子的心思? ——天子根本没有一定要分封皇子的意思! 元狩五年,复置三国,并不是因为天子觉得应该分封皇子了,而是因为,元狩五年的盛夏时节,天子病了。 ——病得很重! ——重到天子****夜夜都要把两位大司马放在身边,绝对不放两人同时离开。 ——重到当朝郎中令以为天子一定会为少主除强臣,当众就敢向大将军挥刀。 ——重到病情刚刚好转,为了安定人心,天子就用大驾卤簿幸甘泉,并主持行猎。 …… 想想孝文皇帝与孝景皇帝的寿数,所有人对天子……的大事……都是有心理准备…… ——孝文皇帝四十七岁崩。孝景皇帝四十八岁崩。元狩五年,当时的天子已年近四十…… 几乎所有人都在考虑,太子即皇帝位……会是什么样的局面了…… ……尤其是两位大司马……会怎么样? 虽然,两人都是皇太子的骨rou至亲,但是,也都是权势甚重的强臣。 当年,孝景皇帝说周亚夫:“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哪里就是因为周亚夫仅为席上无箸而显出的不平之意…… ……少主强臣…… 霍光相信,朝臣原本的确是有所笃定的,但是,郎中令被“鹿触死”,却让所有人都拿不准天子是何打算了…… 无论如何,李敢的死都让所有人意识到——两位大司马……是不能得罪! 再则——即使天子的病势开始好转了,朝臣也不得不考虑帝位更替的可能性。 ——毕竟,天子这一病……反反复复……折腾了两年,直到元鼎元年才算痊愈……即便是痊愈……谁又敢说,天子一定会长寿? ——连天子自己都不敢肯定……吧…… ……否则……为什么忽然就复置诸侯王国? ——霍去病从童稚之年便出入宫禁,深得天子的宠幸,对天子的心思,他岂会不明白? ——对分封皇子……孝武皇帝并不排斥,只不过…… 在病重的时候,孝武皇帝的确有分封皇子,安排身后事的打算,但是,入秋之后,天子的病情就开始好转了,之后,驾幸甘泉后,又组织行猎……不管是不是那个上郡巫者真的有神通,总归,天子的病的确是开始好转了。 ——至少……看起来……这一次……是不会有事了。 正这个原因,分封皇子的事情便拖了下来。 ——毕竟,除了刘据,皇帝的其他皇子……真的是太年幼了。 ——刘据才不过十二岁! ——所谓胜衣……能穿起成人的衣服……真的是……蛮牵强的。 皇帝对其他皇子的确不上心,想着分封,不过是因皇太子年纪尚少,怕万一有意外,有其它皇子在京,引得朝臣不安份——皇太子年少,必然倚赖外戚。 ……有吕氏的例子在前,刘氏宗室若是借此生事…… 皇子与诸侯王,终究是不一样的。 ——皇子的身份并不太受约束,而诸侯王……自孝景皇帝中二年开始,便失去了治民之权,连王国的官吏都是由天子为其所置。 可是……这一切都是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皇帝是在考虑自己的身后事。 既然病情好转了,皇帝自然不乐意封建诸侯王——哪怕只是考虑税赋! ——漠北大战之后,朝廷的兵马损失巨大,正是亟需用钱的时候,皇帝怎么可能愿意多出几个诸侯王,分薄自己的收入? ——哪怕那是他的亲生儿子! 封建诸侯便是分民、分土。分民,诸侯要食民所纳的算赋,分土,诸侯要食所封之国的地租。 多封一个诸侯,天子便少一份租税收入。 更何况,病情刚刚稍好,天子便再次准备派大军出征。 ——这个时候,天子怎么可能想分封皇子为诸侯王? 虽然丞相、御史大夫所说的理由也不无道理,但是,与战事将需要的耗费相比……那些虚名……天子还真的不看重! ——只是,谁会想到,群臣竟会那样坚持? ——究竟为何坚持? 霍光每次想起那次请封皇子的事情,都觉得胆战心惊——看着那几份奏疏,一次次地将霍去病的奏疏抬出来,重复了一遍一遍…… ——什么是帝王心术? ——这般一呼百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