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之一 (第1/2页)
时光荏苒,转眼已到了1987年的3月。春节刚过,但那兴奋、欢乐的余韵尚未飘散。 你看,凤西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个个脸还上泛着压抑不住的喜兴。男人们走街窜巷,户族邻里、三亲两朋,聚在一起,喝个小酒、玩个小牌,心里是无忧无愁,活得这叫一个滋润。妇女们更是不愿在家憋着,怀里抱着、手里拖着她们的秃儿毛女,结伴搭伙,走东家、逛西家,嘴里磕着瓜子,手里织着毛活,唧唧喳喳,家长里短,每一拨都是一台大戏,好不热闹。 这时候,家里的老人也不会干涉,现时有吃有花,又是农闲,任孩子们乐呵去。 当然,最红火的地方,还数村里的闲话中心——大影碑底下,这里是老人和顽童的天地,一圈人围着祁胜大爷,听他说古论今、畅谈天下大事。因为这老汉可了不得,他在外地上班的儿子早在几年前就给家里买回一台黑白电视,在当时的凤西村,没有几家能有这玩意儿。这老汉从这个稀罕物件上看到了不少新鲜东西,但他是个肚里装不下二两香油的主,他憋不住呀,第二天他就会现蒸现卖,把肚里的存货在老哥们面前兜出来。所以,大影碑底下自然成了他的地盘,在这块领地上他可是绝对的权威呐。 如果你不信,可以过来瞅瞅。现在,我们的祁胜大爷正说到兴头上,老远就能听到他的大嗓门,只见他指手画脚,唾沫星子乱溅,只听得身前的一圈人如醉如痴。不过,每次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这个爱耍笑的老汉还会故意卖几个关子,点上一锅烟,慢慢吸着。就像单田芳说的评书,也甩出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包袱,逗得大伙跟猫爪挠心似的,一个劲地催他,叫他赶快接上话茬。 看见大伙心急火燎的样子,这个祁老汉心里那个美呀,哎呀呀,那叫一个畅快,那叫一个舒坦,那叫一个提气。 待这个洋洋得意的老汉过足了瘾,也吊足了大伙的胃口,他才会从差点让胡子盖住的嘴里拔下烟锅,在鞋底上把吸透的烟灰磕出来,接着对这些眼巴巴的老伙计打开话匣子。 哈哈,这伙有趣的、可爱的老小孩呀。不过,你真还别说,这伙老人还就服气这祁大爷,一听到这老汉绘声绘色的腔调,这些人心里就高兴、敞亮,他们可是祁老汉忠实的追随者呐。 说真的,这里如果没有祁胜老汉唱这个压轴戏,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来捧场,这个闲话中心也就徒有虚名了。 但话又说回来,只要不碰到坏天气,为什么祁胜老汉一定会准时准点地出现在大影碑底下,这个从他那笑纹漾开的脸上就能知道答案,因为在这里他能享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得到了莫大的心理满足。 只有在这里,他才会像戏里的主角一样吸引众人崇拜的目光,如果没有人来听他的免费广播,他的心里反而空落落的,就像丢了什么东西,在家里怎么坐得住?有这条无形的线牵着,那他怎么会不上赶着来呢?而村里那些老汉们也是闲来无事,天气又逐渐回暖,有谁愿意呆在家里听老婆子唠叨,大眼瞪小眼?那如出去听听祁老汉的大白话儿带劲。 这样,老汉们也会急火火地来到大影碑下,好像集体去赴祁老汉的约会。而且,每个人的屁股后头都会跟着一两个淌着鼻涕的大孙子、小孙女,有这些顽童跑来跑去,这影碑底下是不热闹都不行。 而且,这群孩子还带来了一点小商机,这不,有俩人已到大影碑的两边做开了小生意。 一个是光棍汉赵武,在北头的土地上铺开一张牛皮纸,上面摆满用黄胶泥捏的泥家雀,这些浑身粘着花花绿绿彩纸、脖子上栓一根细线绳、屁股后面放一风葫芦【纸做的风车】的土玩具,着实吸引了不少顽童的目光。特别是赵武还故意时不时地拿起一个泥家雀,拉着线绳在头顶绕上几圈,泥家雀屁股后面的风葫芦便会迎风而转,发出好听的“哒哒”声。这时,就会有一两个眼馋的孩子跑到人群拽住爷爷的大手,央求买一个,正听得津津有味的老汉们一般会大方地掏出两毛钱,打发孩子乐颠颠的玩去。不然,小家伙们哼哼吱吱地嚷得人头痛,自己也听不清祁老汉说的段子,还会被其他的老哥们笑话当爷爷的小气,所以差不多都会用几毛钱哄走孩子,换来一会儿清净。 另一个看上这块地儿的是肖北的一个本家爷爷肖库,他端来一个柳条笸箩,里面放了炒熟的瓜子【葵花籽】和一大一小两个酒盅。在这里,酒盅可不是用来喝酒的,而是当了肖库老汉卖瓜子的量器,盛一小盅卖一毛钱,盛一大盅卖两毛钱。每天,他不是来得很早,待这里人多了,他才会来,然后蹲在影碑底下的南头,也不言语,静等孩子们来买,并不像赵武那样咋咋呼呼地吆喝。不过,他的小生意可不错呀,因为他的瓜子的香味实在是太诱人了,所以只要有一个小顾客来光顾,其他馋嘴的孩童都会咽着口水来找各自的爷爷,讨来一毛两毛钱,来满足一下自己的口欲。这样,当到了吃饭的点上,人群散尽时,肖库老汉笸箩里的瓜子就只剩下一个底底了。 放眼凤西村,你沿门挨户地走一走、看一看,哎呀呀,人们硬是把这小日子过得神仙一般。每一家老少的笑脸就和门口的大红对联一样透着喜气,老百姓的光景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哇。人们就像竞赛似的发家致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手艺的出门耍手艺,会做生意在集市和各种大小市场上显身手。 这不,有几家腰包先鼓起来的人家已经在新批的宅基地上盖起了灰蓬蓬的大瓦房,一亩多大的院子,一家人松松款款地住着,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这让那些好几家还挤在一处老院的乡邻们羡慕不已,但光眼气是没有用的,住新房大院是需要硬铮铮的票子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