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多年来,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作品 (第4/4页)
评论家。 获奖理由:“他以广博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诗意的关于人生的戏剧。” 82、1987年《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获诺贝尔文学奖。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83、1988年作品《街魂》获诺贝尔文学奖。纳吉布·马哈富兹(1911~)埃及作家。 获奖理由:“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 84、1990年作品《太阳石》获诺贝尔文学奖。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墨西哥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 85、1991年作品《七月的人民》获诺贝尔文学奖。内丁·戈迪默(女)(1923~)南非作家。 获奖理由:“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86、1992年作品《西印度群岛》获诺贝尔文学奖。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圣卢西亚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87、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托尼·莫里森(女)(1931~)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88、1994年《个人的体验》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获诺贝尔文学奖。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小说家。 获奖理由:“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89、199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希尼(1939~)爱尔兰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奇迹。” 90、1996年希姆博尔斯卡(女)(1923~)波兰诗人。199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91、1997年达里奥·福(1926~)意大利讽刺剧作家。199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 92、1998年若泽·萨拉马戈(1922~)葡萄牙记者、作家。199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93、1999年作品《铁皮鼓哈里》获诺贝尔文学奖。君特·格拉斯(1927~)德国作家。 获奖理由:“其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 94、2000年作品《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高行健(1940~)法籍华人。剧作家、小说家。 获奖理由:“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95、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者:维·苏·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 获奖理由:“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96、20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者: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匈牙利作家。 获奖理由:“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97、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库切(1940~)南非作家。 获奖理由:“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98、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奥地利女作家。 获奖理由:“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99、2005年获奖作品:《生日派对*看门人*回乡》哈罗德·品特(1930~),英国剧作家。 获奖理由:以诗和画的创造性,深入表现了人类长期置身其中的处境。 100、2006年获奖作品《我的名字叫红》奥尔汉·帕穆克(1952~),土耳其作家。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征”。 101、2007年获奖作品《金色笔记》多丽丝·莱辛(DorisLessing,1919―),英国作家。 获奖理由:“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 102、2008年获奖作品《战争》作者勒克莱齐奥 103、2009年《呼吸钟摆》作者:赫塔·缪勒(HertaMüller,1953-),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 获奖理由:“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 104、2010年获奖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936—),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代表作:《绿房子》、《城市与狗》、《中国套盒》 获奖理由:他“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 105、2011年获奖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其代表作: 《诗十七首》,成名后陆续出版了《路上的秘密》、《在黑暗中观看》等。 获奖理由:“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 106.2012年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其代表作有《蛙》《生死疲劳》《**》《檀香刑》等 获奖理由:“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 107.2013年诺贝尔获得者:爱丽丝·门罗。她的短篇小说集有《我青年时期的朋友》、《你以为你是谁?》(1978,亦得总督奖)、《爱的进程》(1986,第三次得总督奖)、《公开的秘密》、《一个善良女子的爱》、《憎恨、友谊、求爱、爱恋、婚姻》、《逃离》等,2006年出版《石城远望》是她最新的一部作品集。 “每读爱丽丝·门罗的小说,便知生命中未曾想到之事。”这是由作家、学者、编剧等组成的布克奖评委对她的评价。 “以其精致的讲故事方式著称,清晰与心理现实主义是门罗的写作特色”,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对门罗的评价。 ^_^^_^^_^^_^^_^^_^ 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走平坦的大道, 而是在坎坷的路上有位患难与共的朋友;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没有眼泪的生活, 而是有位帮你擦眼泪的知己。 祝福祝福: 人生之路有朋友有知己,同风雨共甜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