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一章 古老的一族 (第1/3页)
李百药站起身,“张尚书不用觉得亏欠下官,下官很喜欢现在的日子,就算是成为了尚书与许国公之间博弈的棋子又如何,就算是张尚书在除夕宴说过的,人生就是这样才会觉得有意思。” “你听说的?” “一个御史,马周。” “你和他认识?” 李百药稍稍点头,“只是认识而已,御史台最近查问外交院的账目,来礼部谈过话。” “查我们的账目。” 李百药点头。 张阳愣是无语了好一会儿,“这件事怎么不早说?” 他整理着这里的书籍,“张尚书自诩光明磊落,活得坦荡自然不用惧怕。” 古人的豁达有时候不能理解。 尤其是李百药这种非常具有标杆性的文人,这类文人并不在朝中担任要职,却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张阳也站起身,“当真不养老?” 李百药摇头,“人生这么有意思,今天与尚书交谈下官以为这种事情应该多经历一些。” 他是不肯告老,像他这种人要是离开了朝堂,或许他的人生也就结束了吧。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 心中很沉重,这种感觉并不好。 张阳走出礼部现在很想冲出去找高士廉,去找他问清楚凭什么可以摆布他人三年光阴,他凭什么。 一个太监脚步匆匆而来,“张尚书,陛下召见。” 张阳挥袖道:“不见!” “什么?”太监使劲眨了眨眼,再确认是不是听错了,又是上前,“张尚书,陛下召见。” 张阳不耐烦道:“我说了不见。” 老太监看着张阳黑着脸任性的样子,真想当场跪下了,“张尚书就不要为难老奴了。” 张阳这才停下脚步,“看在大家都不容易份上,我还是去见见。” 这老太监时常陪在陛下身边,时常来传旨的也是他,带话的还是他。 “还不知道这位公公怎么称呼。” 老太监陪着笑脸,“老奴在宫中还是第一次见有人问起名讳。” 张阳诧异道:“你没有名字吗?” “老奴就是一个无关轻重的人,不会有人来问的。”他的话语顿了顿,还是讲道:“老奴姓王,以前是秦王府的掌事。” 张阳继续走着,“上次给你的咸鸭蛋吃完了?” 老太监道:“确实吃完了。” “我下次让家里人再给你送点过去。” “老奴怎敢收。” “都是一些家常吃食,你也别推托。” “张尚书这边请。”他笑着带路。 已经想不起来凌烟阁是从何时落成的,张阳跟随走入这座阁楼。 阁楼并不大,就在太极殿边上。 李世民站在其中手中拿着一幅画像,“你可知这是谁的画像?” 张阳上前瞅了一眼,“这不是我吗?” 李世民点头,“阎立本有个弟弟,他叫阎立德画技一流,不论是人还是景物过目不忘便可画下来。” “此人要是去大理寺任职,长安城的治安便能再上一个台阶。” 李世民古怪地看了眼张阳,“如此画师去大理寺岂不是荒废,朕还要他多画大作。” “陛下,大作不常有,但若是在大理寺能够实实在在地起作用。”张阳悻悻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我这人比较讲究实际,陛下不要见怪。” 李世民收起画卷,“朕还在犹豫要不要将你的画像挂在凌烟阁。” 张阳啧舌道:“等有朝一日臣被陛下的一道旨意处斩,人头落地生死道消,陛下还可以时常来这里祭奠我,嗯!甚好。” 元宵宴的时候,君臣俩人还吵得不可开交,事后陛下彻夜未眠。 站在门外的太监,听着其中平静的话语声,心里也是想不明白,君臣之间的关系真是微妙呀。 前几天还是仇人一般,现在竟然能够心平气和地谈话。 匪夷所思…… 李世民走向凌烟阁的二楼,“当年朕的秦王府十八学士都是才智过人之辈,也有才华斐然之学士,只惜岁月不饶人,这十八学士当下还剩几人?等过几年又还剩几人?往昔一壶浊酒对月当歌,豪情壮志都已不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