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晋国风云_第43节 修杞城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节 修杞城墙 (第1/2页)

    世界和平大会圆满成功,楚国令尹屈建对晋国中军元帅赵武非常欣赏,他看到了一位温文尔雅谦恭有礼的晋国执政大夫。

    这是一位君子啊,屈建想,他决心结交这位君子。在后来宋国举办的隆重答谢宴会结束后,屈建专门拜访了赵武。

    屈建拜访赵武的目的,是结交赵武。在弭兵会盟前,两人各自代表国家,是敌手。在外交场合,两人是对手。现在,两人是朋友。

    屈建当面赞叹赵武,对晋国的政坛,他还是有一定的研究的。出于对赵武的欣赏与尊重,他最担忧的是象赵武这样的君子,不要被范鞅这样的弄权高手给害了。

    于是他特意问赵武:“元帅,您认为士会这个人德行如何?”

    士会,是此时晋国下军元帅范鞅的曾祖父,也是让晋国人尊敬的晋国前中军元帅。

    赵武听屈建提到士会,立即恭敬正色道:“贤人呐。治理家事井井有条,对晋国百姓无比坦荡,对国君忠心耿耿,连他的祝史祭祀都如实相告啊。”

    随后,赵武心里登一声,屈建怎么提到了士会?他立即领会了屈建的意见,对屈建深施一礼。

    屈建欣慰地看了看赵武,他相信,晋国和楚国,只要赵武和自己在,一定不会发生战争!

    屈建回到楚国后,将此次弭兵会盟的详情向楚康王作了汇报,并对楚康王道:

    “大王,晋国不愧为晋国中原诸侯联盟盟主。有赵武这样的人执政,连叔向都甘心辅佐他。我们应该遵守盟誓,一定要与晋国和好。”

    就这样,晋楚两国自城濮之战以来结下的百年怨仇,终于在赵武的执政下,实现了晋楚两大强国的和平相处。

    晋楚两国真正和解,也给列国诸侯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这是赵武为春秋所作的历史贡献,为晋国所作的巨大贡献,也是他很多年以前的夙愿,一个伟大的世界和平梦!

    世界和平了,赵武这位以武为名却内心厌恶武力的晋国中军元帅,真正开始了他最擅长的文治执政!

    他的首秀,居然是在郑国。

    公元前546年,赵武率领代表团自宋国回晋国,途经郑国,郑国国君郑简公隆重招待了这位受人尊敬的晋国中军元帅所率的晋国客人。

    当时,郑国掌控朝政的七位郑穆公后代,即后世所称的郑国七穆悉数参加了欢迎仪式,这七位即子展、良霄、子西、子产、游吉、印段、子石。

    欢迎宴会非常隆重,宾主双方在热情祥和的氛围中尽情听着合乎礼仪的音乐,喝着上好的郑国美酒,看着漂亮的郑国舞蹈。

    赵武胸中大志得以实现,非常快乐,当场提议大家以诗助兴。

    需要说明的是,在那个时候,所谓的以诗助兴可不象现在的文人墨客可以当场作诗一首,所有的诗都要合乎礼仪,来自于《诗经》,并且都要和拍吟唱。

    郑国公卿大夫们都欣赏赵武,大家纷纷引用《诗经》中的好句来赞扬赵武。赵武全程表现了彬彬有礼,谦恭低调,给郑国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郑国人相信,晋国在赵武的执政下,一定会蒸蒸日上。从此,郑国年年朝贡晋国。当然,根据弭兵会盟盟约,郑国也年年朝贡楚国。

    不但是郑国年年朝贡这两个超级大国,其余的各国也都谨遵盟约精神。

    各国都很高兴,虽然朝贡这两个超级大国使各国承担了不少的贡赋。但相比起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这点损失大家还是吃得消的。

    公元前545年夏天,齐景公、陈哀公、蔡景公以及北燕、杞、胡、沈、白狄等国国君都前往晋国,这又是难得的一场盛会。

    必须说明的是,这些诸侯国中,齐、陈、蔡等三国是参加了弭兵会盟的,但齐国是不需要向晋国朝贡的。而北燕、杞国、胡国、沈国、白狄等诸侯或部落联盟并未参加弭兵会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