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_第209章:不是因为你失德造成的灾异,你为什么要预警?(万字大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9章:不是因为你失德造成的灾异,你为什么要预警?(万字大章) (第6/6页)

  “张议平,交州人氏。”

    种轩惊喜道:

    “原来是张将军!”

    “难怪便是兵法战策,也颇有心得。”

    张议平原本声名不显,但随着刘恪的声势越大,越发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张议平与汉军的对峙时间长度,与张淮阳、老年乞颜思烈,差不太多。

    而张淮阳以及老年乞颜思烈,都是天下人公认的名将。

    凡是低于这个档次的,压根撑不了几天。

    和那些被棋盘秒杀的,兵败身死的,或是抱着浮木、车轮滚滚滚下山的,完全不同。

    肯定也是个重量级的名将。

    而且狄邯的名气也打了出去,毫无疑问,那铁面将军是汉军中坚。

    或许仅在岳少谦之下。

    而曾经击败过狄邯的张议平,就显得更加不俗。

    以至于,在东胡八部内乱的时期,不少部族汗王,都曾下令,秘密寻找张议平。

    就连石周曷阿虎也找过,毕竟川蜀距离交州近,张议平下落不明,很可能没跑太远。

    毕竟白赚一个大将,怎么都不亏。

    却不想,张议平出现在了汝南。

    “两年了啊.”

    张议平一阵感慨,距离他兵败后又被天子放走,已经过去了两年。

    这两年里,他一路从交州到高州、荆州,最后在汝南落脚。

    看惯了人情冷暖,也在大汉治下、东胡人的治下,体验过各种生活。

    他只是喜欢闭眼睛思索,但不瞎。

    大汉治下的百姓如何,东胡治下的百姓又如何,他看得一清二楚。

    “蒲前部的汗王,今年又加赋了。”

    “嗯。”

    种轩点了点头,他在浦前部中当官,这种政令比谁都清楚。

    东胡八部内乱的不可开交,也就江东的普六茹部,小日子过得好一点,哪个部族不是紧张万分?

    为了可能的大战,无论是抵御汉军还是抵御、侵略其他部族,粮秣都必不可少。

    因而就无可避免的持续增加赋税。

    反正征收汉人的赋税,他们也不心疼。

    而且随着汉军越打越猛,这种距离汉军越来越近的部族,赋税收的也越来越猛。

    倒不是说他们不懂得涸泽而渔,或者说逼得太紧容易让百姓们暴乱的道理。

    而是真的由不得他们。

    指不定哪天,手底下的地盘就不属于自己了呢!

    倒不如赶紧把税收到两千年后,先把兵马养肥了再说,兵才是立身之本!

    再不济,留给大汉一个烂摊子,也符合东胡人的利益!

    种轩道:

    “起事吧。”

    三个字轻描淡写,但却是破天荒头一遭。

    已经好些年,没有过汉人在中原大地中起义,反抗东胡人了。

    毕竟汉室都那么拉跨,义军没个主心骨,也支棱不起来。

    都觉得东胡如日中天,大汉要亡。

    现在的情况,则完全反转了过来。

    “种轩贤弟今日与我交心,不就是为了这件事吗?”

    张议平点头,也不做作,当即应道:

    “张某愿意为民起义。”

    种轩心中大定,他没怎么带过大部兵马。

    可按照现在的局势,如果顺利的话,义军不会少,他不一定压得住,也不一定能带好。

    张议平则不同,本就是名声在外的大将,又与大汉有些交集,正适合。

    而且听说原来的交趾王,也投靠了大汉,正在吕宋吃香喝辣,听说都玩上人体盛了,好日子别提多快活。

    那么张议平的身份,就更加合理了。

    而且其出身,以及在汝南时,与百姓的朝夕相处,也更适合号召农人们起义,对抗东胡人。

    “兄长,起事前夕,我不方便出面。”

    “不过可以代为联络汝南郡中的名门望族,如袁氏、纪氏。”

    “这些世家大族,人丁众多,且有钱粮,只要能游说成功,必有大用。”

    张议平倒是看不太上世家大族,看长沙孟氏是个什么德行,就能知道他们是什么东西。

    不看到风向不往墙头倒的玩意儿。

    不过张议平没有多说什么,能争取到世家大族的支持,总归是好的。

    而且种轩所在的种氏,也是个小家族。

    “剩下的就给我吧。”

    “佛门僧徒,道门子弟,都可为助臂。”

    “听闻朝中的魏季舒、李景绩,都曾是游方道士,其中不缺能人志士。”

    “而且这些人,在百姓之中,颇有些号召力。”

    “此外,豪杰义士也可重用。”

    张议平就是以游侠儿的身份,混入民间。

    大汉就兴这个,边陲之地都不少,中原腹地,游侠浪子更是一大堆。

    种轩再一次肯定了张议平的眼光,有这种猛男在,起事肯定能成:

    “兄长,既然已决定起事,应有一个名号。”

    张议平眼中流露出一丝坚定,缓缓道:

    “东胡之运已尽。”

    “百姓誓心归汉,决心无疑。”

    “此名,归义。”

    “归义,归义”

    种轩喃喃道着:

    “是个好名儿。”

    只希望真能如名号一般,有所归处。

    虽然发晚了,但是万字,另外想改一改更新时间,大家可以提议一下,什么时候更新比较好

    最新网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