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进  (第1/2页)
    长江大桥是李浩在大明最后的牵挂,大桥造好了,李浩再也没了牵挂。    至于那个在西南流窜的吴三桂,还是留给崇祯皇帝吧,自己给他留下了这么强大的一个大明,如果他连一个吴三桂都收拾不了,干脆去景山那个歪脖子树上吊死算了。    这些日子,李浩的神祖府都处于忙碌之中,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出海做准备。这几年,郑芝豹在崇明已经造好了不少蒸汽大船,船型比飞剪巨舰还要大不少,除了风帆之外,都配备了蒸汽轮机作为动力。    蒸汽轮机是科学院继蒸汽机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发明,专门用于给大型设备提供动力。    除了船舶使用了蒸汽机,大明朝现在也正在修建大明的第一条铁路,京城道天津卫,这是一条具有试验性质的铁路,因为蒸汽动力的火车现在还在设计之中,没有制造出来。    这些日子,李浩本来也挺高兴,每天和来到京城的郑芝龙查看海图,规划出行路线。可是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打乱了李浩的节奏。    跟随李浩最久的小太监李进,忽然陷入了昏迷。    张林和李进都是自己穿越那天晚上就跟随自己的小太监,十几年来,俩人一直勤勤恳恳的在府里当差,从来没有过怨言。    张林还好点儿,嘴巴也甜,办事情也比较圆滑。而李进,不显山不露水,就是个闷葫芦,八个大碾子都碾不出一个屁的那种。    李进一直负责照料李浩的手机、笔记本、投影仪等设备,还有一个就是负责抄写笔记本和手机里面的所有资料。    没办法,这个时代没有打印机,笔记本没准儿哪天也就嗝儿屁了,里面的资料太多而且也太珍贵了,所以,李浩只能用最笨的办法,用手抄写。    李浩将笔记本里面的资料分门别类的整理好,然后自己也抄过不少,李浩的毛笔字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就是抄写资料练出来的。    后来李浩事情繁忙了,抄写的任务就交给了李进,十几年来,一直抄写不断,硬生生把笔记本里面几百个G的资料全部抄写完了!一些图片资料还专门做了临摹,精细程度跟原图一点儿不差。    最难的是视频资料,视频没办法保存到纸上,只好把里面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    别看这个事情不大,就是每天抄写,要知道,这可是海量的文字,这些资料的文字,比整个大明朝所有的书加在一起都要多很多。要抄写这些海量的文字,必须经年累月,堪称是一个史诗级的工程,耐不住寂寞是不行的。    而且,这些资料大多都是保密的,不能让太多人知道,所以李进就独自承担了这个任务,一干就是十几年。    李进抄写的资料,已经占满了两个库房,也是按照笔记本里的顺序,分门别类的摆放整齐,甚至还建立了一个目录本儿,方便别人查阅。    也就是因为十几年的抄写,耗尽了李进所有的精力,在整理完成最后一些资料之后,李进直接趴在了桌子上,陷入了昏迷。    李浩静静的坐在李进的床边,身在外地的张林也被紧急叫了回来,站在李浩的身后,两人看着李进那枯瘦的脸,不由得悲从中来。    张林的眼泪都下来了,自家和李进是同一批进皇宫的小太监,也是同一天开始侍奉神祖爷,可以说两人是难兄难弟,同病相怜。    张林和李进自小就是孤儿,都是被收养,然后阉割了送进皇宫的,两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家乡是哪里,更别说亲人了。    李进昏迷已经三天了,李浩和张林几乎天天守在床前。李浩用尽了自己所知的一切救治方法,还是不能让他醒过来,中央医院也束手无策。    其实李浩心里清楚,李进极有可能是因为久坐而引发的脑梗,可是在这个时代,对于脑损伤,李浩也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老爷,孙亮带着一个郎中求见,”李姐过来报告。    “郎中?”李浩有些不明所以。    “是这样的,中央医院的院长孙亮知道李进的病情,于是就四处打听哪里有可以治疗这种病的人,结果还真让他找到一个,据说救活了好几个,于是他就把人带了过来。”李姐说道。    “让他们进来。”听到有人可以治疗李进的病情,李浩非常激动。    “神祖爷,此人姓李,是李时珍的后人。”孙亮进来介绍道。    “哦??李时珍的后人?”李浩顿时高兴的一拍脑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