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桥飞架南北  (第1/2页)
    一眨眼,又是两年过去了,南京长江大桥终于落成了,虽然这一世的大桥比前世的大桥要寒酸了许多,但是这也是大明朝一项划时代的成就,数千年来,历朝历代的人们无不想着在长江上架设桥梁,克服天堑阻隔,连通大江南北。    汉人数千年的梦想,在大明朝,在崇祯皇帝的手里变成了现实,崇祯皇帝接到报告,就激动的难以自制,现在已经在太庙里祭告太祖了。    李浩对于崇祯皇帝的行为非常嗤之以鼻,长江大桥,那是我搞的,跟他朱元璋有个毛线关系?    李浩和崇祯皇帝已经乘坐飞艇来到了大桥现场,大桥的两端早已聚集了数万人,争先观看这座宏伟的大桥,人群中不断发出各种的赞叹。    大桥的北头,一侧的位置上,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拔地而起,这是为了纪念那些为建设大桥而牺牲的人们。人名单很长纪念碑上刻的密密麻麻,足有几千人,可见修桥的不易。    崇祯皇帝已经被眼前的大桥给惊呆了,在皇宫里,知道这座大桥非常宏伟,但是心里并没有多少概念。只有道了跟前,才能体会到它是如何的宏伟。    别的不说,单说这大桥的高度,就足以让人惊叹,从水面道桥面,大约二十多丈的距离,桥洞地下,足以通行所有的大船。    二十多个桥墩依次排列,一直到对岸,每个桥墩上都有士兵在站岗,防止有人破坏大桥,桥墩和桥面有台阶相连,方便士兵们的上下。    长达数里的桥面,宽阔笔直,两侧是人行道,人行道的外面有水泥栏杆,有五六尺的高度,防止人们坠江。人行道的路面高出大桥路面约半尺的高度,可以让人们行走,或者观赏大江景色,每隔不远还有一个个的小亭子,这是为了给人们避雨使用的。    中间是供马匹和车辆通行的道路,都是水泥铺就,每隔不远还有一道道的伸缩缝,用来防止热胀冷缩破坏桥面。    路的中间还有一个窄窄的隔离带,上面还种着花草,点缀着桥面,隔离带把路面分成两个部分,来向和去向互不混淆,各行其道。    礼部尚书周有凤正在主持仪式,一会崇祯皇帝还有祭告天地,向苍天和大地报告大桥落成。    如此重大的工程,几乎动用了大明所有的顶尖人才,还有数不清的科技发明,耗时十二年,花费银两无数。这几乎是大明朝朝举倾国之力才建起的大桥,不来点儿仪式,怎么对得起这么大的投入?    崇祯的祭文冗长、晦涩、难懂,李浩可不愿意听他们念经,于是走出来,来到大桥上,趁着大桥还没有开放,自己抢先领略一下大桥的风光。    信步走在桥面上,李浩仔细的检查着桥上的布置,跟自己预想的差不多,尽量做到了人文关怀,步行道上的凉亭,既可以纳凉,也可以躲雨,非常实用。    走到大桥中间,李浩凭栏远眺,视野非常好,江面开阔,两岸景色尽收眼底。    李浩低头,看到下面正好有个桥墩,上面还有人站岗。    “这位兄弟,可不可以上来一下?”李浩趴着栏杆问道。    这士兵见到李浩穿着虽然不是那么奢华,但是心里十分清楚,大桥还没有开放,不许行人通行的,这个时候能上到大桥上来的,绝对不是一般人。于是很有礼貌的回答:    “非常抱歉啊,职责所在,不敢擅离!有事可与我们组长说话。”士兵抬头回答。    “那就请你们组长上来一叙,可不可以?”李浩又问。    这时,组长也听到他们的交谈,于是从桥墩上的小屋出来,查看情况。见到李浩要和他说话,于是上到桥面。    “大桥护卫队第九桥墩护卫组,组长张四五见过贵人!”组长上来见礼,组长心里页清楚,现在能到大桥上来的,绝对不是一般人。    张四五粗短的身材,黝黑的脸庞,本来长相还差不多的脸上,突然多出了一道疤痕,这道疤痕正好在眉心的位置上,就好像开了第三只眼一样,有点儿像二郎神的貌相,让人心生恐惧。    “这是京城来的神祖爷。”李浩身后,负责护卫的李若琏介绍道。    “小人拜见神.....,啥?神~~神祖爷??”张四五一开始还没醒过味来,下意识就要见礼。脑子里忽然反应过来了,惊讶万分,吓的腿都有些发软,话也说不利索了。    “张四五拜见神祖爷,小人失礼,请神祖爷责罚。”张四五说错了话,赶紧赔礼道。    “我那么可怕吗?把你吓成这样”李浩头一歪,笑嘻嘻的看着张四五。    “小人不敢!”张四五吓的有些发抖,知道说话惹恼了贵人。    “是我可怕还是你可怕?你头上的伤怎么来的?”李浩好奇的问道。    “这是小人与流贼张献忠交战时留下的箭伤。”张四五回答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