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战之前 (第1/2页)
蒙古人骑术好,而且速度快,比张凤仪的明军骑兵先一步赶到了战场,双方立刻就交战在了一起。 在一处山坡上,从朝鲜匆忙赶到这里的多尔衮正在观察整个战场,看到山口外面突然来了大队的蒙古骑兵,心里暗道不好,不过表面上显得还是很镇静。 “阿济格,本王命你带五千人马,拦住那股蒙古骑兵,不能让他们靠近战场。” 多尔衮下令道。 “喳!”阿济格行一个礼,立刻下去领兵出击。 “摄政王,看来形式有些不妙啊,口外的那支骑兵不光是蒙古人,好像还有明军。”正在拿着一支单筒望远镜的洪承畴,一边观望一边跟多尔衮说道。 “为何不妙?”多尔衮问道。 “奴才判断,应该是秦良玉的川军到来了。”洪承畴面露忧色。 多尔衮对洪承畴的能力十分欣赏,而且在自己到来之前,洪承畴的处理又让他十分满意,不但扶住幼主福临继位,而且还逼着所有的贝勒阿哥们都承认了福临的帝位,稳定了即将分裂的大清朝廷。 多尔衮对洪承畴十分欣赏,洪承畴也感觉到遇到了明主,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所以多尔衮在大事上,都会先听听洪承畴的意见。 多尔衮对川军并不了解,他还以为这支川军跟明朝的卫所军一样的不堪一击。 “摄政王,秦良玉的川军不可小觑啊,在大明朝的几支只要军队里面,秦良玉的川军排在第一位。明朝的神仙也特别看重川军,还特意许了秦良玉二十万的兵额,这在大明朝是绝无仅有的。另外他们的战力也不一般,流贼张献忠就是被川军逼的走投无路,才自杀身亡的。” “而且秦良玉又是一个女中豪杰,打了一辈子的仗,可以说是一只jianian滑的老狐狸,非常不好对付。” 洪承畴详细的跟多尔衮解释道。 “那你说该怎么办?” 多尔衮问道。 “奴才以为,英亲王的三千人马不一定能挡得住这支人马,这支人马里面明军虽然不多,但是他们都是使用的火枪,这比弓箭的射程要远的多了。” “奴才以为,包围圈儿里的这点蒙古人,不需要耗费太大的力气了,他们已经人困马乏,没有多少战力了。我们的主力应该转向,去对付身后的秦良玉。” 洪承畴建议道。 “洪师傅说的不错,英亲王确实挡不住这一支人马,不过不要紧,只要能拖延他们一下就行了,明军大多是步兵,里这里尚有几十里的路程,按照他们的速度,差不多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赶到,所以我们还有时间。 先集中力气,吃掉包围圈内的蒙古人。然后再转身对付身后的明军,这样也免得我们腹背受敌。” 多尔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摄政王英明!”洪承畴听完奉承的说。 但是洪承畴心里却不以为然,按照洪承畴的想法,打完蒙古人立刻就撤走,不跟明军正面决战,因为他知道,川军基本都是火器部队,大明火器的犀利程度,洪承畴是见识过的,不是手里只有大刀片子的八旗能够抗衡的。 但是这些话打死他都不会说出来,摄政王刚刚执政,还处以树立威信的时期,这个时候,自己也不能过多的反驳他的意见,免得让别人认为摄政王还得依靠自己才能稳住阵脚,那样的话,自己离死也就不远了。 “报摄政王,现已探明,正在赶来的明军为秦良玉的川军,人数约六万左右,离此地四十里。”一个探马过来报告。 “好,知道了,下去吧” “喳!”探马转身走了。 “六万,秦良玉来者不善啊!”多尔衮自言自语道。 “鳌拜听令!”思考了一会,多尔衮下令道。 “卑职在!”站在多尔衮身后的鳌拜赶紧过来。 “鳌拜,你是我大清第一勇士,现在本王要你迅速冲散包围圈里的那些蒙古人,不能让他们再聚集起来,只要把他们冲散,他们就没有多少抵抗力了。天黑之前全部吃掉这支蒙古人。” “鳌拜得令!” 鳌拜转身下去。 鳌拜不愧是满清的第一勇士,鳌拜带人冲进战团,就如刀子切豆腐一样,迅速的将数千的蒙古骑兵切割成了几大块,然后鳌拜有反复冲杀,蒙古骑兵抵挡不住,一块块的被冲散,歼灭。到傍晚时分,包围圈里面的蒙古人只剩下一千多人,见到突围无望,只得下马投降了。 “洪师傅,本王知道,明日跟明军决战,将是一站惨烈的战斗,即便是胜,也是一场惨胜,无力再与其他赶来的明军作战。 本王一道密旨,你带着陛下今夜起程,火速离开这里,不要去老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