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章 川军出击 (第1/2页)
一晃又是两个多月的时间,京城已是九月,京城已经开始起霜了。 而在辽东,冷空气似乎比往年来的更早,也可能是小冰河气候达到了顶峰,这还不到十月,就已经天寒地冻,天上也开始下雪了。 在宣府北面的独石堡附近,这里和草原交界。秦良玉站在山岗上,身上穿着一件厚实的长款羽绒服,手上还带着单手套。看样子就是前世一个小区老太太,绝对看不出这是一个统领数万大军的巾帼英雄。 “这才九月,这里就已经天寒地冻了,要在蜀地,这时候还在穿着汗衫吧。”秦良玉悠悠的跟身边的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说道。 这个妇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儿媳妇,长子马祥麟的妻子,张凤仪。 跟秦良玉一样,这张凤仪也不是等闲之辈,熟读兵书史集,能文善武,也是一位巾帼英雄,不过在前世的历史当中,她在崇祯三年就在侯家庄战死了。在这一世,还是让她活着吧,不然秦良玉就显得太孤单了,呵呵。 秦良玉心中感叹,打了一辈子的仗,从来就没有见过那支军队装备这么好过。每个士兵都有两件棉的军大衣,两件替换着穿。军大衣很长,从脖子一直能到小腿肚子,白天可以当棉衣穿,晚上可以当被子盖。 每人还有两副手套,一套单的,一套棉的,就是为了防止在冬天冻手。就这,要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就在月前,草原入秋之际,红星厂的赵会元,就奉了神祖爷之命,组织了数百辆大车来运送大军的过冬物资,首要的就是过冬的棉衣,按照神祖爷的话,那就是首先要确保我们的士兵能吃饱穿暖,才有力气去打仗。 草原和辽东的冬天跟川蜀不一样,那是真的冷啊,石头都能冻裂,皮肤要是粘上铁质的兵器,那都得粘下一层rou皮来! 有了手套就不一样了,戴上这五指的手套,伸缩自如,不管拿什么东西,都不怕会粘掉rou皮。 你知道将士们怎么对待这些军大衣和手套的吗?那简直比爱护自己的小命儿都来的要紧,要是谁的衣服刮破一点儿,他会心疼的大哭三天。 就前天,偏将李少云外出打探军情,跟几个鞑子对上了,结果军大衣被建虏的弓箭射了一个窟窿。李少云大怒,带着二百多骑兵硬是把那三十几个建虏骑兵给追了几十里,知道全把他们消灭。就这样,李少云回来之后,还哭的跟小媳妇似的,口口声声对不起神祖爷。 军大衣和手套还只是为了保暖,而铠甲则是用来防护的。为了防备建虏的弓箭,神祖爷有制作了板甲和头盔,这板甲又薄又轻便,可是防护力可不低,鞑子的弓箭,哪怕就在跟前射,都射不透。 板甲的里面还有棉衬,穿上板甲的同时也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一举两得。 头盔也构造跟板甲差不多,里面也有一层棉的内衬,为了防止作战时风雪眯眼,头盔上面还有一个透明的琉璃罩,拉下面罩,任你再大的风雪,都不会跑到眼睛里去,这对在风雪天气打仗太有用了。 要在以前,谁会为士兵搞这些东西?士兵的命最不值钱,把人抓来,发一个刀片儿就不错了,不少人都还拿着木棒子呢! 你见过两个人就能抬着走的火炮吗?大营里面就有好几百门,神祖爷派来的炮兵教官说,这是专门用来对付建虏骑兵的。 这跑发射速度极快,只要把那奇形怪状的炮弹让炮筒里面一放,它自己就能发射出去,这么神奇的事情,活了好几十年还是第一次见。 不知道那个神祖爷为什么如此看重川军,不说别的,其他军队的最大人数也就几万人,可是川军呢,神祖爷给的兵额可是二十万!可见川军在他心里的分量。 秦良玉站在山岗上,看着天上飘落的雪花,大军从陕西出发来到这里,已经在这里适应性训练了一年多。草原冬天到来了,大军该要发动了吧。 就在秦良玉思索的时候,一个传令兵匆匆跑来。 “报大帅,京城飞鸽传书,请大帅查看。”说着,传令兵递上了一个小纸筒。 张凤仪走过去,接过小纸筒:“好了,你下去吧。” “是”传令兵行了一个礼,转身跑了回去。 以前,朝廷给各地传令,基本都是太监传旨。可到了李浩穿越之后,太监传旨的机会很少,即便需要太监传旨,什么时间去,什么时间回,该见什么人,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