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新皇登位 (第1/2页)
皇太极要死了,现在的皇太极躺在帐篷里,身上瘦巴巴的,看不到一丝肌rou的痕迹,除了皮就是骨头。 皇太极的病其实已经很长时间了,不过一直都是瞒着所有人。自从离开了都城沈阳,皇太极的病情就开始加重了,身体也日渐消瘦。 阿拜、阿济格、阿巴泰等皇太极的兄弟们,还有叶布舒、硕塞、福临等所有皇太极的儿子们,都齐齐的跪在床榻前,聆听皇太极最后的安排。 床榻上,皇太极喝了一口参汤,歇了好长时间,才用微弱的气息说道: “福临,上前来。” 六岁的福临规规矩矩的来到床榻前跪好,等待父皇的旨意。 “拟旨,皇位传位与福临。” “喳!” 一旁早就等候的各部官员迅速拟好旨意,然后请皇太极过目,用印。 博尔济吉特氏大玉儿(也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激动的浑身都发抖,自己的儿子真的成了皇帝。 虽然皇帝的儿子有好几个,但是只有福临这一个嫡出的儿子。皇太极又是一个镝庶观念非常重的人,虽然以前多少次想过,可是等到梦想真的实现这一天,大玉儿还是忍不住激动的想哭。 “拟旨,新皇年幼,封十四弟多尔衮为摄政王,总览一切军政要务,新皇到十六岁之后,再将权力归还新皇。” 皇太极说话可能多了,有些气喘吁吁的,不再理会众人的表情,闭上眼睛休息。 “明国那个神仙真的能看透世间之事?九年前,自己亲率大军围困北京城的时候,那个皇帝就说过,自己会传位于皇九子福临,可那个时候,自己的皇九子还没有出生呢!” 皇太极脑子里不停的想着。 “自己与十四弟多尔衮之间,虽然有些恩恩怨怨,但都是小事,两人在大事上面从来没有含糊过,自己死后,大玉儿跟随多尔衮倒也是一条路子,毕竟福临才六岁,无法亲政,必须得有一个强大的靠山。 朕相信,有大玉儿在,多尔衮不会夺取皇位。别看大玉儿一介女流,其心机之深,连自己都自叹不如。” 皇太极的脑子里,一瞬间想过很多事情,甚至都想起了当年李浩跟他透露的天机,现在都一一应验了,不是自己想让它应验,而是自己只有这一个嫡出的儿子,实在没有办法。如果自己传位于庶出的儿子,自己死后,夺位大战立刻就会爆发。 对于皇太极的安排,洪承畴心里十分佩服,这等于为新皇登位铺平了道路。十四阿哥睿亲王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才智超群,远不是其他几个阿哥所能比的,有他当摄政王,那么大清就不会陷入内乱的境地。 “洪承畴听旨。”又休息了好长时间的皇太极挣扎这说道。 “奴才在!”洪承畴急忙上前跪下,洪承畴现在已经完全使用了建虏的礼节,做的非常到位。 “洪承畴,朕赐你尚方剑一柄,在摄政王到来之前,由洪师傅总览一切政务,摄政王到来之后,交还给摄政王,还请洪师傅辅佐摄政王......咳~~咳~~咳~~” 话还没说完的皇太极突然咳嗽不止,胸脯剧烈的起伏,拼劲最后的一丝力气说道: “我死之后,秘不发丧,~~等摄政王~~到来处置。” 皇太极断断续续的说完,吐出了最后一口气,脑袋一歪,没了声息。 “四哥!” “陛下!” “皇阿玛!!” “......” 皇太极已死,大帐之内哭喊之声,每个人都痛哭流涕,显得极为悲伤。 “肃静!!” 洪承畴见这场景,心下大急,这样不就等于向外界宣告,皇帝已经驾崩了吗?所以洪承畴才赶紧制止道。 “洪承畴,你是汉人,居然敢呵斥我等??”一个皇子显然不服道。 洪承畴无奈,只得双手将尚方剑举过头顶,厉声道: “诸位贝勒爷、阿哥们,刚刚陛下有旨,陛下去后,秘不发丧,难道诸位要抗旨吗?” 洪承畴声音不大,但是非常严厉。 见到洪承畴举起了尚方剑,大帐之内所有人这才安静下来。 “勒克德浑,请你立刻调兵,大帐之外二百布内的所有人,全部斩杀,一个不留!以免消息走漏!” 洪承畴举着尚方剑下令道。 勒克德浑心里十分不甘,自己可是皇族,堂堂的大清贝子爷,居然让一个汉人呼来喝去的,成何体统? 不知道为什么,陛下却将后世托付给了洪承畴?一个明朝的降官?这可是托孤之功啊!就这么落到了洪承畴的手里?不服,一百个不服!! 但是没办法,人家手里还举着尚方宝剑呢,别说自己,就是眼前这些骄横跋扈的贝勒爷,要是敢抗命的话,这洪亨九也会一剑把他脑袋砍下来。 “喳!”勒克德浑稍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