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辽计划 (第1/2页)
卢象升克复沈阳的捷报已经来了好些日子了,整个京城由于孙承宗的病逝,这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居然被压了十几天的时间。 现在已经是崇祯十七年夏天了,前世的历史上,这年的三月,李自成围困京师,太监曹化纯打开章仪门,京师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在煤山上上吊自尽,大明朝寿终正寝。 而在这一世,这都六月了,大明朝还安安稳稳的,崇祯皇帝也活的好好的。就连几年前就该死掉的首辅温体仁也还活着呢,只不过已经躺在了病榻上,人瘦的就剩下一张皮了,看样子没几天的活头儿了。 时隔了二十三年,大明再次克复沈阳,消息一经报出,立刻点燃了整个京城,各家各户都张灯结彩,大肆庆祝,一扫孙承宗病逝的悲伤情景。 崇祯皇帝也是龙颜大悦,下旨犒赏三军,封卢象升为兵部尚书,总督天下之兵。在原本的历史当中,卢象升是死了以后才被追赠的兵部尚书。 虽然沈阳已经成了一座空城,但是攻占沈阳的意义太重大了,大明朝自天启元年沈阳失陷,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殉国以来,如果再往远一点儿说,也是自从萨尔浒之战以来,大明朝第一次在辽东取得的重大胜利。 几十年来,大明朝在辽东投入了无数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可还是止不住溃败的步伐,从沈阳开始,二十年间一直退到了锦州,要在前世,溃败还会继续,从锦州一直退到山海关。 辽东大片的土地和无数的人口都丢给了建虏,本来人口没有多少的后金,尤其是占据了沈阳城之后,一下子就膨胀起来,迅速的壮大,使的努尔哈赤有了窥伺天下的野心。 可以这么说,克复沈阳,是大明光复整个辽东的开始,建虏已经走了下坡路。现在连沈阳这么重要的城池都不要了,足以说明皇太极现在的日子是何等的恓惶。现在只要再消灭掉八旗的主力,辽东基本上就底定了。 巨幅的辽东地图前,李浩和崇祯皇帝,还有新任的首辅堵胤锡,正在商讨着辽东的局势。 堵胤锡是温体仁推荐的,温体仁病重,已经不能视事,可是首辅人选却迟迟定不下来,崇祯皇帝倒是提过几个人,陈演、蒋德璟、魏藻德等,结果都被李浩给否决了。 这几个人是什么货色,李浩最清楚了,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哪能再让他们几个给霍霍了?可是李浩现在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就请温体仁推荐一个。 温体仁一生虽然声明不佳,善于察言观色。不过在李浩看来,察言观色也不是什么坏毛病,至少他能懂自己的心意,总比找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棒槌强多了。 温体仁推荐了两个人选,一个是黄道周,再一个就是堵胤锡,说两人都是忠贞之士,又极富才华,可堪大任。 黄道周李浩很熟悉,前世也经常听说此人,有气节,有学问,连他的学生都很有气节,甚至还有黄门四君子的同日死节的故事。但是他的政治水平和军事素养就有待商榷了。 堵胤锡这个人李浩就不太熟悉了,年纪比黄道周要小二十多岁,现在也就四十多岁的样子,正值壮年,但是非常有大局观,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温体仁别的本事没有,看人的本事绝对一流,李浩也非常信任,于是李浩就任命堵胤锡为首辅了,至于他这个新人,如何去跟朝廷里那帮老油条斗心眼儿,怎么去稳定朝堂,那就是他的事情了,如果他连这点事儿都办不了,只能说温体仁看走了眼。 “现在沈阳光复,实是我大明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大胜,我想下旨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沈阳光复,崇祯皇帝攥着拳头兴奋的说道。 “陛下不可,现在还没有到普天同庆的时候。根据报告,卢总督攻占沈阳的时候,已经是一座空城,而且他们的八旗主力尚在,也就是说皇太极并未损失什么,只不过丢了一座城而已。 现在皇太极仍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只有彻底歼灭建虏的八旗,活捉或者斩杀皇太极和他的所有亲眷,彻底平定辽东之后,我大明才可普天同庆。” 堵胤锡反驳道。 崇祯皇帝一阵的尴尬,不过现在他已经能够承受这些了。这些年来,崇祯那易怒、刻薄寡恩的性格已经改了不少,不会再为了一点儿面子就怒而杀人。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首辅大人说的不错,现在还不到庆祝的时候。” 李浩心里很高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