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腾飞_第八十一章 盐务改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 盐务改革 (第2/2页)

人罢黜,只要有超过一半儿的人认为他们不合适,那么就重新推选合适的人选。”

    李浩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基本的规则和组织框架,具体细节怎么cao作就甩给了赵会元,让他组织这些盐商进行讨论,打架也好、骂街也好,直到讨论出一个大部分人都满意的章程为止。户部和工部也参与其中,户部参与是为了监督税银的征收,今后盐税由户部直接征收,不再经过各级官府。工部参与是了解各地盐的销量情况,以便调整盐场的产盐量,保证盐商的盐不会短缺,也不会大量积压。

    大明朝的盐业很是奇葩,一年二百万引盐,差不多六亿斤,盐税差不多一百万两,这么算起来,官府抽税还不到两文钱一斤。可大明朝盐的售价是多少呢?300文!!简直就是暴利中的战斗机!怪不得那些盐商一个个都富可敌国,拿着几十万两银子去贿赂官员,还一点都不心疼。

    李浩说完了基本的规则之后,还向所有人都阐明了他的目的,那就是要让天下所有人都吃得起干干净净的精盐,彻底淘汰那些又苦又涩的粗盐。为此李浩彻底端掉整个盐业的官员,为商人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和成本,目的就是让他们降价。所以李浩对食盐也做了一个最高限价的规定,一斤盐不得超过二百文,如果谁的盐超过了二百文,下一年联合会就取消他的配额,在整个行业对他进行封杀。

    开天辟地头一次啊,商贾也要染指朝政了,虽然还没有进入朝堂,但是已经分走了朝堂的好一大块权力。不光是前来北京的盐商,京城所有的商贾都兴高采烈,奔走相告。那些盐商还在神祖府讨论联合会的章程,其他的行业也开始有人四处串联,打算组织本行业的联合会,极力的想取得朝廷的认同。

    李浩说完了就离开了,剩下的事情交给了赵会元,这家伙虽然不是盐商,但是深受李浩的信任,在商人中又有着极高的地位,所以由他来负责组织讨论,没有人不服气。

    讨论了七八天,有哭的、有笑的、有闹的、也有打架骂人的,把赵会元烦的脑仁都疼,终于搞出了一个各方都比较满意的章程。李浩翻着赵大老板送来的章程细则,厚厚的跟一本书差不多。李浩批准了这个章程,交给赵会元,去找工部印刷,保证人手一份儿。既然是大家共同讨论出来的,大家必须去遵守,违反了这个章程,那么就会受到联合会的制裁。

    现在已经是十月,再有两个月就要过年了,既然盐商们都聚在了京城,选出了盐业联合会,那么干脆把下一年的配额也直接分配了。于是在神祖府的食堂,盐业联合会开始了第一次办公。苏定山有幸被选入了联合会,当了参议,激动的不得了。他自己也明白,自己能当上参议,很大的原因是别人看中他与赵会元的关系,因为自己的实力不是很强。

    配额很快就分配完毕了,苏定山也非常高兴,自己的配额不算少,没有了中间那些官员的盘剥,粗略的算了一下,出去成本和运费,明年差不多可以多赚一倍,那就是多赚十几万两啊!

    至于那些收到邀请却没有来的盐商,只能对不住了,明年没有他们的份儿。他们要想继续卖盐,那就只能明年到户部花钱购买资格,才能参与分配了,没有资格,没有完税凭证,盐场根本不给他放盐。他们要是敢放刁,来硬的,锦衣卫就会去跟他们讲道理,如果锦衣卫讲不通,那么唐王的大军就会过去继续跟他们讲道理。

    现在的唐王军,早已不是当年那支衣衫褴褛,哪里都不让进的乞丐军队了,那可是整整两万武装到牙齿的军队。神祖爷李浩早已经下令,神祖府和工部最新的装备,唐王都有优先装备权。也就是说,大明朝最新最强的装备,都会首先装备唐王军。

    唐王朱聿键也十分感念神祖李浩的知遇之恩,接到李浩的指令,立刻点起大军,准备南下。盐商的大本营就在江南,那里有不少势力强大的盐商,而且跟官府关系密切,甚至跟南京朝廷也十分紧密。

    李浩也都对他们发出了邀请,但是有好多家都没有来。明年他们分不到盐,那就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李浩担心他们会狗急跳墙,甚至聚众作乱,所以让唐王军以训练的名义提前南下,驻扎扬州,随时准备对付那些不听话的盐商和官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