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杜文焕  (第1/2页)
    李浩在折腾盐务,在辽东,孙承宗也在折腾。没想到在大凌河这么一折腾,尤其把阿济格整的吐血之后,彻底惹怒了建虏的皇帝皇太极。    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修城,还打败了武英郡王阿济格,这让皇太极大为震怒,这要是让明国修好了大凌河城,对于自己的威信可是一次重大的打击。是可忍孰不可忍,亲自起兵十万,一定要把大凌河给拆平了。    十万人马不光是建虏八旗,还有蒙古骑兵和汉军旗,真正的建虏八旗也就四万的样子,这已经是很恐怖的力量了。    八旗在朝鲜吃了亏,就是因为天上有明国那个会飞的东西,时不时的仍炸弹,像苍蝇一样,轰都轰不走,自己拿它还没办法。退回沈阳之后,皇太极召开过几次会议,商讨对付天上的飞艇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的让他找到了办法。这个办法多尔衮已经在朝鲜检验过了,比较可行,那就是分散突击,明国飞艇不多,就两艘,咱们分成数路,分散突击,飞艇就会顾此失彼。另外还可以在战场上大量放烟,用烟雾遮蔽天空,让那两个飞艇看不到地面的情况,它也就无从下手了。    行不行试试才知道,皇太极不是优柔寡断的人,定好了计策,立刻就带着大军出发,直奔大凌河而来。    杜文焕正在城里转悠,两万多工匠正在趁这个大战的间歇期加紧修城,由于各种先进工具的大量应用,使得修城的进度大大加快。五天的时间城墙就已经修的七七八八了,各种物资也源源不断的运进城里。    飞艇已经不在辽东了,大凌河城上空飘着两个硕大的气球,足足有百丈的高度,用三根绳子系在地面上,防止随风飞走。上面还有观察员用望远镜时刻观察着周边的动静。一有消息就会给地面上示警。    前几天的那次战斗,自己的伤亡不是很大,敌人没有攻城武器,没有携带火炮,自己的伤亡主要是敌人的弓箭造成的。自己的一些新式武器和战法的出现,也让鞑子感到无所适从,处处被动。    如果鞑子再来呢?他们会不会找到破解的之法?神祖爷说过:“不要幻想敌人都是傻子,新武器的出现,第一次敌人可能束手无策,如果第二次他们还找不到破解的办法,那么那个主将就该死了。皇太极不是一般人,不要低估他的智慧,否则我们将深受其害。”    杜文焕自然不敢大意,他料定建虏一定有了对付高台和壕沟的方法,所以他的布置非常谨慎。城墙已经修了一丈多高,其实就是一圈土墙,时间太紧,不知道建虏什么时候就打过来,外面还来不及包砖,现在已经是隆冬季节,在城墙上浇水,就能让城墙冻的结结实实。只在几个险要的地段用原来城墙残存的大石堆砌起来。    神祖爷李浩是个大炮兵主义者,非常迷信火炮的威力,这个时代的火炮确实有点弱。火力不够,数量来凑。为了这次大凌河的作战,李浩又调去了二百多门的火炮,其中还有不少是工部新近铸造的新式后装火炮,射程远,发射速度快。    城墙上面已经放置了不少的火炮,一些火炮还带有四个轮子,可以非常方便的移动。李浩不但将火炮根据任务的不同,进行了不同的编组,还派来了一个炮兵副将,这个官职在大明可是头一次出现,城内所有的火炮都集中到他手里掌管。    城墙的内侧是一个比较缓的斜坡,还有一些台阶,这样可以方便守城士兵的上下城墙,这样城下的士兵可以快速的对城上进行支援,伤员也可以快速的运下来。每隔不远还有一个藏兵洞,在敌人抛射箭雨时可以躲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上一次作战的伤病员已经送回了锦州,总督大人又派来了五千的援兵,现在杜文焕的手上差不多有一万三千人。总督大人还派人送来信件,让自己不要担心被围,现在送去的物资,足够大军支撑半年之久。也不要担心鞑子会围城打援,因为从现在到开春,不会再有援兵,除非你们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大凌河到锦州也就四十里左右的距离,通过热气球完全可以观察到对方。不过由于距离有些远,旗语通信就不太方便了,如果派出热气球在两者之间来回穿梭的话,通信就不成问题了。热气球虽然难以cao作,但是这么大面积的地方,但是在两座城池之间来回穿梭还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保持通信不断,自己心里就有底,又有足够的补给,那么守城就问题不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