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放飞你们的想象 (第1/2页)
承天门外,一个一丈多高的木质架子耸立着,上面还有数条绳索连到地面上,还有不少铁质的小轱辘一样的东西。下面摆放着一块硕大的条石,粗粗的估算一下,至少也得四五千斤。 李浩和崇祯皇帝带着文武百官来到这个架子旁边观看,离得近才能看得清楚。一众官员包括崇祯皇帝都没有看出什么特别来。普普通通的木头架子,绳索也是普普通通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家可以估算一下这些石头的重量。“李浩说道。 ”这至少也得有四五千斤吧!“一个工部官员说道,他们经常和这些重物打交道,估算重量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不错,不错,这些条石重量五千三百斤。“李浩朝这个官员竖起大拇指,看来朝廷里面也不光是废物,一眼就能估算个大概。 ”那么你们信不信,这些大石头只需两个人就能吊起来,吊到一丈高的位置上。“ ”哇~~~~不可能!!“ ”肯定办不到!“ “危言耸听了!!“ ”......“ 朝臣们七嘴八舌,都不相信。 ”谁想上去试试?“李浩开始发问。后面有两个年轻的官员,自告奋勇走到架子下面,旁边的工匠向他们解说如何cao作。 cao作也很简单,两人都不笨,一会的功夫就明白了。捆绑条石的绳索系好,挂在一个大铁钩上,那两个官员就开始拉动绳索。在一片不可置信的惊呼声中,五千多斤的条石,就被这两个年轻的官员拉了起来,而且还非常的稳,稳稳的停在一丈多高的架子顶端。 旁边早就有工匠接过绳索,让石头缓缓落地。这两个官员也是目瞪口呆,两眼直勾勾的盯着自己的双手,难道自己真的天生神力? 又有人提出试试,陆陆续续的有十几个人都试过了,没有作假,都在感叹这机关的神器。 ”这事为何?“崇祯皇帝问李浩。 ”其实这是一门学问,叫力学,我再府里讲课的时候讲到过。如果有谁想了解是怎么回事,可以听听课。 力学不是儒学,他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专门研究天地万物的规律,它又包括很多的分支,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等,比如如何提起重物,铁为什么会生锈?热水为什么会变凉?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会有四季、风雨雷电又是怎么回事,人是从哪里来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都是我们要研究的,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了解了天地,我们就能让我们的庄稼增产,让我们的军队拥有无可匹敌的武器,在敌人还没有到我们跟前就将他们全部消灭!我们也可以治理江河,让那些大江大河不再有水患,造福亿万生民。知道了这些学问,我们还可以翱翔天空,畅游大海,甚至我们还可以到海底去游览一翻!崇祯,你说这样的学问你要不要?” “要,朕要!!”崇祯激动的都打摆子,这是真正的神仙学问啊,哪个不想学? “你们想学,这个可以,但是首先得具备两个基本的思想:第一是批判质疑的思想,我知道,我们汉人自古以来都是遵古、崇古,前人说过的话,后人往往都不加思考的去遵循,从来都不敢质疑他的对错。但是在自然科学中,首要的一条就是要质疑,要多问‘为什么’。前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不一定都对,那么我们就要分析思考,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做。另外多身边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也要质疑和思考,万物为什么总会落到地上?鸟儿为什么会飞?鱼为什么会在水里游? 第二是要具有想象力,想象力是自然科学的灵魂。什么事想象力?可以把他理解为胡思乱想、异想天开。我不怕你们离经叛道,更不怕你们异想天开。敞开你们的胸怀,大胆的去想象。我在这里可以给大家出一道题,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大地的年龄有多大。” 李浩坐在那块千斤巨石上,脚踩大地,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 “李白说‘而来四万八千岁’,难道大地真的有四万八千岁?” 工部尚书刘遵宪首先回应道。 “世间常说千秋万代,按照三十年一代人计算,万代就足足三十万年,敢问神祖,大地可真有三十万年?” 首辅温体仁也说道。 李浩听了摇摇头,站起来说: “你们的想象还是不够大胆,还是拘泥于前人的说法。去年有人在西山那里发现过一种巨大的骨头,足足有一人多高,经过几个月的挖掘,终于把他给挖了出来,我告诉你们,这是一种动物的骨头,这种动物体型非常巨大,至少也有四五丈长,这种动物叫恐龙,他们生活在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的时代!” “嗡~~”在场的人全都被震住了,六千五百万年!!那是多么久远的年代?崇祯皇帝使劲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