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做个昏君又如何  (第1/2页)
    正月里离京出来,朝鲜、辽东、九边、陕西等地都转了一圈儿,半年的时间就过去了。骆养性已经来了好几次信,说京城有些不稳之象。    骆养性的焦虑不是没有理由。锦衣卫的复起让文官整个群体都如坐针毡,按下葫芦浮起瓢,好不容易搬倒了魏忠贤等阉党,现在锦衣卫又冒出来了,就连皇帝都不能对锦衣卫随意裁撤,这是太祖爷的旨意!    文官将锦衣卫视作眼中钉、rou中刺,必须限制锦衣卫的权力,这是文官们共同的呼声。神祖不在京城,给了文官们不少活动的余地,一些官员开始联名上奏折,弹劾锦衣卫。理由嘛,简直太多了,欺凌弱小、克扣粮饷、栽赃陷害官员、随意抓捕亲王等等,反正奏折就是一个意思,锦衣卫现在已经是惹得天怒人怨,只要锦衣卫还在,大明就有亡国的危险!    要在以前,崇祯皇帝可能真的就信了。可现在的崇祯比以前精明了不少,现在的锦衣卫是怎么回事他很清楚,京城的治安从来就没有像现在这么好过,欺凌弱小?扯淡吧!现在京城百姓见了锦衣卫根本就不用躲,要是谁需要搭把手,锦衣卫一定会帮这个忙。真正怕锦衣卫的是那些个混混青皮,地痞无赖,现在这些人只要敢冒头,立刻就会被抓进昭狱,没有三五年就别想出来。    跟文官斗心眼的事情基本都是崇祯来干了。让李浩省了不少心思。现在文官们大有联合之势,而且矛头已经从锦衣卫身上转移到了自己这个皇帝身上,弹劾锦衣卫的折子少了,劝谏自己的折子多了,明里暗里都在骂崇祯皇帝听信谗言,不尊祖制、破坏纲常,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因此崇祯皇帝非常郁闷。    李浩收到信件心里好笑,自己对文官集团已经是很小心了,可还是惹得他们反弹了,弹劾锦衣卫?错!那是针对我这个神祖爷,也是针对朱元璋!这明显是要告诉朱元璋,你特么的已经完蛋了,好好在你的太庙里呆着,就别来掺和后面的事了!    穿越以来两年多的时间,已经有了自己的基本盘。考虑问题的方式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最开始的战战兢兢一切为了保命,到现在主要考虑的已经不是个人问题。李浩对文官集团的态度现在也发生了变化,由开始的恐惧转变成现在的对抗和合作。    自己该回去了,文官集团按捺不住了,那么自己理所当然也要有所回应。出发之前,李浩派人去河南,召曹文昭带着京营回京。现在的清河京营,经过一年多的作战,战力已经大幅提升,虽然也折损了不少士兵,但是很快杨鹤就能给补充进来,曹文昭的这支京营,不接受其他的人员补充,只接受来自陕西杨鹤的人员补充,最大限度的防止其他势力对这支部队的染指,这是李浩最后的倚仗。    两天之后李浩乘坐飞艇降落在红星厂内,现在的红星厂已经变成了一万多工人的大厂,光是护卫队就有四千人,而且这四千人的装备,不逊于任何一支军队。护卫队基本上都是李浩亲自训练出来的,是李浩在城内最为可靠的倚仗。红星厂的大主管赵会元,更是李浩的死忠,工厂所有的工人都要定时参加军训。这些工人基本都是城外的流民,在死亡的边缘上被神仙爷爷救了回来,现在吃的住的都不用发愁了,对神仙爷爷都感恩戴德,听说军训是为了保护神仙爷爷,没有一个不积极的,就连一些女工也抢着参加。    第二天大朝会,李浩出现在了御阶之上,不少官员还在惊讶:“神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君臣礼毕,就有御史黄敬文出班:“启奏神祖、陛下,臣弹劾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贪赃枉法、欺压良善,肆意扣押朝廷命官、侮辱亲王等十大罪状,件件属实,证据确凿,请神祖和陛下严查惩戒!”    李浩听完不置可否,直接发问道:“你知道我在朝堂上立的规矩吧?”    “臣知晓。”    “那你的弹劾就是有实证喽?”    “自然有实证!”    “恩,好!下次朝会你把所有的证据、证人都带到朝堂上来,我和皇帝亲自核验,如果骆养性真的有罪,我会亲手砍了他的脑袋,如果他没罪,你就跟上次那个金章一个后果,你可知道?”    “额~~,臣知晓。”黄敬文明显有些犹豫。    “好,你先退下吧。”黄敬文回到朝班。    户科给事中薛文周又出班:“臣薛文周请陛下广纳贤言,施仁政、遵古训,此为明君之本也。今锦衣卫横行,jianian贼宵小当朝,比之阉党更甚。陛下仁德不修,亲信妖邪,致使大明流民遍地,烽烟四起,此昏聩之君也......”    薛文周还没说完,李浩朝着崇祯双手一摊:“皇帝,对不起喽,人家说大明朝的流民都是我给你整出来的,你听我的话,都成了昏君了,现在人家开始指着鼻子骂你了,后悔不?”    崇祯皇帝的脸上有些挂不住,已经到暴怒边缘,正要开口训斥,被李浩拦住了。    李浩转回头对下面的薛文周问道:“请问这位大人,何为明君,何为昏君啊?”    李浩好不容易也拽了两句文。    “施仁政、修文德,可为明君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