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四章 皇帝人间过,今天到我家(求订阅月票) (第2/2页)
齐平推开东侧自己屋,窗幔桌椅,乃至上头的青花茶盏,都一应俱全。 阳光泼洒进来,光线中尘糜浮动,原本对于换宿舍没太大感觉的他,这时候,心里也涌出喜悦来。 自己的房子,和寄宿在别家,终究是不同的。 “出来放炮啦!” 外头,传来齐姝的黄鹂般的呼喊,齐平扯着嗓子: “知道了!” 然后将包袱放在衣柜里,穿过宽敞的天井,再过两道门,齐平来到院门口,看到范贰已经将一挂鞭炮挂在竹竿上。 齐姝换了身鲜亮的新衣裳,手里捏着一根点燃的黄香,正缩着肩膀,眯着眼睛,做出百米冲刺的姿态,小心翼翼,将烧的通红的香头往鞭炮的捻子上凑。 怼一下。 怼两下。 “呲”的一声,青烟升起。 齐姝啊呀一声,慌忙跑开,用两只手堵住耳朵,脖子还缩着,手里的香也没丢。 然后,就是“噼里啪啦”的响。 引得附近院中住处探头看,于是,又免不了一阵寒暄。 “咦,云老爷子和孙女怎么没来。”齐平扫过人群,有点纳闷,心想难道不在家? 放完了鞭炮,便算宣告乔迁成功。 齐平给附近看客分发了一点糕点蜜饯,范贰店里事多,反正往来方便的很,就先撤了,齐家兄妹回了宅院,齐平问道: “云老爷子不在家?” 齐姝摇头:“在的吧,门没锁。” 齐平想了想,说:“把我买的那盒糕点拿上,咱看看去。” “哦。” 给云家祖孙准备的礼物,是齐平专门选的。 倒不是贪图啥,毕竟就一退休老干部……他主要考虑到,那个云青儿和妹子关系不错,两家多走动下,有好处。 所以专门备了一盒礼: 顶皮饼、松花饼、万寿糕、玫瑰搽穰捲、玫瑰元宵饼…… 基本都是甜食,没别的,主要这年头甜食比较上档次。 “京都人好甜食,铺子里也卖红糖、黑糖……但好像没有白糖? 问了伙计,都说没听过,我竟然从没注意到,这个世界还没有白糖,让我想想,白糖咋做来着?” 齐平往隔壁走的时候,脑子里想着这事。 他好像记得白糖制法,恩,上辈子在某穿越里看过。 “算了,回头再想,钱不钱的倒不重要,主要得吃好。”齐平抛下乱七八糟念头。 带着小妹,走到隔壁,果然没锁。 他抬手叩门:“云老在吗?” 不多时,传来脚步声,院门拉开,露出云青儿白净的脸孔来,看到是两兄妹,扬眉道: “呀,过来啦,刚才我在院子里,都听到鞭炮声了。” “过来看看老爷子。”齐平笑,往院子里看: “不方便见客?” 云青儿有些犹豫,便听院里传来老人声音: “是齐小友吧,进来无妨。” 少女这才放行,大大方方,把糕点盒子接了过去,倒也不见外。 云家院子布局和齐家类似。 等过了垂花门,齐平惊讶看到,院中老者坐在藤椅中,对面,还坐着个中年人。 除此之外,不远处,竟还站着一个人,不显山不漏水的。 但目光扫来瞬间,却令齐平本能身体紧绷,生出警惕来。 武道高手……很可能,还是修行者……齐平惊讶了。 再看向云老对面那中年男人,约莫也就四十岁不到,穿着低调,布料质地却极好的长衫,面容英俊,气质不俗。 虽然掩饰的很好,但隐隐的,那一丝富贵威严,却是压不住的。 这是哪来的官宦人家,做官的?或者贵族? 身边还带着武道高手,唔,难道是云老爷子认识的? 看上去不像仇家,可以啊,这老头路子挺野,还认识这种贵人……齐平啧啧称奇。 倒也不太意外,能在京城做过官的,认识一些有身份的人,太正常了。 “呦呵,晚辈这来的不巧了。”齐平露出笑容,说道。 也没啥拘谨的,虽然中年男人看着是有身份的,但齐平并不在乎。 你身份再高,能比长公主高吗? 你背景再强,能比书院几位先生强吗? 呵呵,我都跟他们谈笑风生……三品镇抚使跟我称兄道弟,公主郡主与我相敬如宾…… 所以,根本不在乎。 见他这般模样,英俊中年人目露好奇之色,看向太傅: “这是……” 太傅笑道: “老头子的邻居,姓齐,在镇抚司做个校尉,呵呵,你应当也是听过的。 齐小友颇有诗才,桃川诗会上,人未至,诗传百篇,夺得诗魁,为京都文坛千百年难觅的奇才。” 齐平听得尴尬脸红,忙摆手: “老爷子别捧,我就是瞎写,瞎写。” 中年人闻言,目露异彩,道: “你就是那个齐平?” 皇帝很惊讶,毕竟,这个名字近来他听过许多次,无论是皇妹永宁的称赞,还是督办皇陵案的首功,再或者是文坛的诗名。 但要说见,还是第一次,更是在这个场合下……眼神中,便多了一丝有趣起来。 而听到是镇抚司校尉,不远处的内廷侍卫长也放松了许多。 “这位先生也听过我啊,倒是荣幸了,怎么称呼?”齐平笑呵呵走过去。 “姓金。”皇帝道。 “这姓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一看您也是读书人了。”齐平打趣道。 书中自有黄金屋……皇帝眼神一亮,心中赞叹,真是出口成章,名不虚传。 非但文才惊人,修行天赋极佳,又擅长断案…… 唔,永宁还说,此人虽年少,但视野格局颇大,在河宴时,纵谈天下事,竟也多有独到之处,见识广博,令她都惊叹…… 想到这一茬,皇帝心中一动,心血来潮,笑道: “云老以前,曾教过我读书,此番路过这边,便来看看。方才正说起宛州洪涝,齐公子如何看?” 云老略感诧异,不明白,皇帝为何提起这茬。 齐平也很懵: “宛州洪涝?唔,上午那份急报,是这个?” 皇帝点头,叹道: “宛州大雨,冲垮了河堤,朝廷正筹备赈灾,不久前,当朝天子寻了六部官员商谈,眼下,各衙门都忙着这事。” 啧,果然是官,而且还与六部有关……老爷子这学生可以啊……想着,齐平随口道: “还能咋办,按惯例呗,以工代赈搞起来。” 以工代赈? 皇帝与太傅一怔,前者皱眉,说: “你指的,可是‘工赈’之法?” …… ps:新年第一更!感谢内鬼万赏!摸摸哒 最新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