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驱虎吞狼 (第1/4页)
,大宋那些年 咸平三年冬至,皇宫举行朝会仪式,文武百官全在场,如此庄重的场合,但见宰相张齐贤衣冠不整,冠冕不正,摇摇晃晃,酒气熏天,“几颠仆殿上”,显然是喝多了。 御史中丞见状,立即站出来,弹劾张齐贤失仪。 张齐贤解释道:“天气寒冷,以酒御风寒,没想到喝醉了。”解释归解释,身为宰相,为百官表率,如此失态,实在太过分。 真宗道:“卿为宰执大臣,何以率下?朝廷自有宪典,朕不敢徇私,听后处理吧。” 凡事有方寸,做事有规矩。《孟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无论你是哪一个。我是可爱的麻烦,想成为你甜蜜的负担。不讲规矩,门都没有。 正赶上西北党项的李继迁又起幺蛾子。灵州知州、陇州刺使李守恩及陕西转运使、度支郎中陈纬运送粮草过瀚海,被李继迁拦劫。李守恩、陈纬双双战亡,二十万石粮草被洗劫一空。 李继迁在天高皇帝远的西北大漠,继续不断地碰瓷和加速玩火。这一回,真宗彻底看清了李继迁的嘴脸,这厮就是个人渣,必须把他做掉,否则给多少肥rou都填不饱他的私欲。 西北之事悬而未决,搞得真宗寝食难安,他想找一位得力的干将去西北主持大局,派谁去,正在斟酌。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张齐贤的性格就属于那种大大咧咧的类型。不然的话,从前落魄时,他也不可能气定神闲地跟强盗混吃混喝,拦御驾求蹭饭。 要说干饭哪家强,大宋宰相齐贤张。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张齐贤对此不甚讲究,他只求能吃饱。 张齐贤的食肠宽大是出了名的,他的饭量到底有多大?在安州为官时,同事见到张大人吃饭,吓了一跳,有官员给他做过一个测试。 开饭了,张齐贤这边一入座,就甩开腮帮子,撩开后槽牙吃开了。他每吃一样东西,厨子就在桶里放下同样分量的食物,最后大桶都要溢出来了,张大人还在大快朵颐。 经过测算,大桶中的食物,就算是二十个衙役一顿也吃不完。 说张齐贤是大宋朝“干饭”第二人,没人敢说第一。大肚能容,正应了那句话,宰相肚里能撑船。 自太平兴国元年中进士,步入仕途,无论是在地方为官,还是入朝拜相,张齐贤都善于用事,敢于担当,政绩卓著。 张齐贤的母亲孙氏八十多岁了,被封为晋国太夫人。每次孙太夫人进宫,太宗赵光义都会称呼她为婆婆,还赞叹她多福和长寿,有个好儿子。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雍熙三年,辽军反攻代州,杨业战死,太宗访求近臣作为策应,张齐贤主动请缨,任代州知州,与潘美一起统领边疆军队。 虽然没有史料可以证明张齐贤熟读兵书,不过,张齐贤能根据战场形势的瞬息万变,做出相应的对策。他亲自指挥土墱寨之战,大败辽军,此后又多次与辽军作战,均有战绩。 干饭能力强,为官能力更强。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文可治国、武可安邦,放到哪儿,张齐贤都是一顶一的能人。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三天后,真宗下诏,免去张齐贤相位,罢为兵部尚书。 太宗赵光义当年派王继恩平定王小波、李顺起义,王继恩攻占成都,太宗召集群臣议功。中书省建议拜王继思为宣慰使,太宗认为宦官不宜干政,宣慰使是国政之本,不可授于宦官。让学士张洎和钱若水在宣慰使之上,策划出一个新官名——宣政使,授予王继恩。 真宗决定效仿老爹,为张齐贤量身定制的一个新职位——安抚经略使,掌一路军政之事,权力堪比节度使。 擢升兵部尚书张齐贤为泾、原等州军安抚经略使,即刻前往西北赴任。 安抚经略使,后正式更名为经略安抚使,称帅司。 溪流遇不到顽石,就激不起生命的浪花。实际上,像张齐贤这种文官当中的战斗鸡,并不适合老是在京城待着,无所事事,做一个无趣无聊的京官,他更适合去处理各式难题,去攻坚。 仕途起起落落,人生才会更加出彩。与其躺在温柔乡里长赘rou,不如驰骋疆场,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 我站立的地方就是大宋,我什么样,大宋就是什么样。对张齐贤而言,这一回,他又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瀚海劫粮 党项首领李继迁是个反复无常之人,他最擅长的就是两面三刀,打擦边球,出尔反尔,不讲武德。 他对宋廷赵官家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你大宋朝廷要的就是让党项各部做个顺民,不搞独立,不称王,最好能联手,共同对抗北面的大辽。 至道元年,军师张浦出使宋廷,被太宗赵光义扣留开封,李继迁索要无果,这几年,让宋廷一直为此割rou流血,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至道三年,真宗赵恒即位后,李继迁上表表示恭顺,并请求朝廷赐还祖宗基业夏州等地,放回自己的谋臣张浦。 在开封被看管的这三年,张浦也没闲着,他研究分析赵家皇帝的心思,琢磨查究大宋稍有名气的文臣武将,对党项的未来也做了一番彻底的规划。 张浦为李继迁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向宋廷示弱臣服,养精蓄锐,团结各部,占据五州,建立党项自己的政权。 为了让李继迁臣服,朝廷必须拿出诚意。可以说,放回张浦,这是标准的放虎归山。真宗权衡再三,答应李继迁的请求,并恢复他的赐名“赵保吉”,授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 夏州,在十五年之后,又重归李继迁。 张浦平安归来,李继迁从此再无顾忌,狐狸尾巴也没什么好掖掖藏藏的了。对付这个乳臭未干的小皇帝,李继迁觉得自己用一根指头就足够了。 张浦及时制止了李继迁这种野蛮思想的蔓延。李继迁做事情,从来都是大萝卜就酒——嘎嘣脆,什么对自己有利,李继迁就做什么。为了实现更大的抱负,这次,他听从了张浦的建议,这两三年,还是要守点规矩,给赵家皇帝一点面子,韬光养晦,收起利爪,积蓄力量。 说归说,没有人能让一头野兽完全吃素。李继迁受任夏州刺史后,仍时不时地在边地进行掳掠揩油,与宋廷之间的小范围冲突从未停止过。 咸平三年九月,陇州刺史、灵州知州李守恩和陕西转运使、度支郎中陈纬从庆州往灵州运送粮草。李继迁得知后,在瀚海设伏。 漫漫黄沙,寸草不生,粮队迤逦而来。李继迁率万余铁骑突然杀出,李守恩、陈纬两位主将慌忙下令迎战。 党项兵将宋军和粮队团团围住,李守恩、陈纬两位主将奋起反击,终因寡不敌众,双双战死。李守恩的长子李广文、弟弟寄班李守忠等全部阵亡,二十万石粮草被李继迁悉数笑纳。 李继迁夺取了宋军的粮草,大获全胜,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很快就得到这一喜讯。辽国就是想利用李继迁把大宋拖入战争的深渊,甚至拖死在西北战场,自己才可以不断地在河北收割一波又一波的韭菜。 辽圣宗立即遣使褒奖李继迁,并封其长子李德明为朔方节度使。 朔方节度使,又称灵州节度使,是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九年,为防御后突厥所设置的天宝十节度使之一。 未得其地,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