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四章 变化的杭州(求订阅) (第3/3页)
用来种植高产水稻。 这些土地并不全在他的封地内,相当一部分土地都是封地外百姓的土地。 但是,他准备用来种杂交水稻的土地,却全部在自己的封地内。 杂交水稻的稻种实在太重要了,容不得半点闪失,必须时刻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那样他才安心。 借着视察的间隙,他还去了一趟灵隐寺,跟寒山子和灵隐寺主持喝了几杯清茶,然后在灵隐周围游览了一番。 对于他的到来,灵隐寺非常重视,大开山门迎接,而且始终由灵隐寺主持陪同参观游览。 跟寒山子一样,他表现出的惊世才华,同样震撼了灵隐寺主持。 而让灵隐寺主持感到更加震撼的,却是他言语间表现出的雄心壮志,以及高瞻远瞩的诸多见解。 这让灵隐寺主持惊为天人,嘴里不停地赞叹着,佩服的五体投地。 当他离开灵隐寺时,灵隐寺主持带着寺里所有僧人,恭恭敬敬地将他送出了山门。 他离开后不久,寒山子也离开了灵隐寺,去了天台山。 转眼的功夫,已是大年十二,年也快过完了。 这是一个位于杭州城内的蔬菜大棚,距离李医的府邸很近。 不同于其它蔬菜大棚,这里由民部和大唐公司联合建造,并共同管理。 这个蔬菜大棚的规模一般,却非常重要。 跟城内外其它温棚不同,这座主要用来培育各种作物的种苗,然后向其它温棚提供。 准确一点说,这就是一个温室苗圃。 杭州城内外,以及周边一些城镇里的温棚,所用的种苗大多都来自于此。 此外,这里也培育杏鲍菇和其它各种蘑菇的菌袋,提供给百姓种植。 除了提供种苗,这里还负责教授老百姓温棚种菜的技术。 杭州城内外及周边城镇那些种植温棚蔬菜的百姓,都是在这里学到的种菜技术。 放在后世,这就是一个种子站兼乡村农校。 上午,巳时。 李医带着安内侍和程伯礼他们,来到了这个温棚里。 他们刚一抵达,两位负责人和几名在这里干活的杭州百姓就迎了上来。 来到近前,这些家伙齐齐躬身施了个礼。 “见过公子” 李医则挥了挥手,微笑着说道: “不必多礼,说说这里的情况吧” 随后,来自大唐公司的那位管事就开始汇报情况。 “启禀公子,您送过来的那些辣椒和西红柿种子,都已破土了,长势非常不错” “现在天气正在迅速变暖,再过一些日子,它们应该就可以移栽到外面了” 听到这话,李医眼中立刻闪过一片喜色。 “这真是个好消息,大家辛苦了,你们现在所做的工作,都非常重要” “看来用不了多久时间,西红柿和辣椒这些新作物就能在杭州大范围种植了” “咱们去温棚里看看种苗吧,回头我还有新任务派给你们” “遵命,公子” 那些家伙齐声应道,每个人都满脸骄傲之色,与有荣焉。 接下来,他们就带着李医去了栽培辣椒和西红柿苗的温室。 进入温室的一刹那,李医他们一眼就看到了无数正茁壮生长的辣椒苗和西红柿苗。 站在门口向里望去,整个温室内满眼苍翠,宛若走进了生机勃勃的草原一般。 而且这里的草原一共有五层之多,蔚为奇观。 在别人眼中,这一幕画面或许十分令人震撼。 但在李医他们给看来,却再平常不过了。 同样的画面,他们已不知道看过多少次,早就习以为常了。 站在门口看了片刻,李医这才走进这个温室,开始查看那些刚刚破土而出的辣椒苗和西红柿苗。 他径直来到一个木架旁,看向了那些幼小却生机盎然的种苗。 正如之前那位管事所说,这些辣椒和西红柿种子的出苗率极高,而且状况很好,每一株都充满生机。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或许跟它们在储物空间里待过一段时间有关。 正是在储物空间里,这些种子或许发生了某些不为人知的神秘变化,所以才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李医快速查看了一下这些种苗,然后满意地点头说道: “你们的工作做得很好,uu看书这些种苗的状况非常不错,比我预想的都要好很多” “再过一些时日,等天气再暖和一点,就可以将它们移栽到外面去了” “接下来,你们就要准备培育水稻秧苗,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国计民生!” “为确保万无一失,你们现在就要开始练习,先用普通稻种练习” “明天我将离开杭州,去湖州和苏州等地视察,并确定种植高产水稻的土地” “等我视察回来,就可以开始培育水稻秧苗,然后准备种植高产水稻” “到时候希望你们能做好准备,咱们一起来创造一个永载史册的伟大奇迹” 话音未落,两名管事已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 “谢公子信任,吾等绝不敢有半分懈怠” “吾等要是种不出高产水稻,但凭公子处置,绝无怨言!” 在这里做事的几位杭州百姓,同样激动的双眼直放光芒。 他们可听说过,那些在汉中培养出的高产水稻,产量有多么惊人! 能亲身参与这么重要的大事,也让他们激动异常。 但他们哪里知道,他们要种的,并不是那些来自汉中的高产水稻,而是来自后世的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横空出世,将会引起的巨大轰动,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改变,他们给恐怕做梦都不敢想! 李医迈步上前,将这些家伙都扶了起来。 接下来,他继续在这里进行视察,却暗中酝酿着惊天动地的计划! “大唐:从冷宫起步的嫡皇孙”查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