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88_第八十七章 国企改革大课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七章 国企改革大课题 (第2/3页)


    吴敬荷点头道。

    “没错,向学,你现在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多高,这就是环境的原因,你以前身边的人水平不高,没有人能和你在这方面交流。

    你觉得水平也就比他们高一点而已,实际上呢?你早已经超出普通人太多太多,多到无法想象,只是你没有察觉罢了,你需要的是一个更大的舞台来展示自己,而首都就是你的舞台。

    正好,你的儿子要来首都上学,他多小呀!能照顾自己吗?显然不能,即便他大学毕业,恐怕也照顾不了自己,依我看,你不如来首都工作,顺便照顾儿子,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是不是向学?”

    “啊!”

    刘向学真没想到吴敬荷竟然提了这么一个要求,毕竟两人是第一次见面,对方还是一位级别那么高的领导,一时间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一旁的吴江瑜觉得有些不对劲,他从钱学明和侯健那里得到的只是刘啸如何如何厉害的信息,这没毛病,自从他和刘啸见面后也觉得刘啸太厉害,厉害到超出人类想象,可刘向学为什么也这么厉害?这个信息怎么没得到?

    吴敬荷教授总不会在这里瞎说吧,他这样的人也不会开玩笑,显然刘向学真的是个拥有大本领的年轻人,以至于吴敬荷都要亲自招揽对方,这一家人真是太厉害了。

    刘啸在一旁很高兴,自己“布局”这么长时间,终于如愿,一切都是按照他的计划行事,没有差错。

    刘向学却有些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回答,从心里来说,这无疑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谁不想到首都工作?

    当然,到首都工作还是其次,最关键的是可以照顾儿子,但他也有自知之明,那些知识可不是自己的想法,是儿子教他的,如果到了首都,万一露馅了怎么办?多磕碜?

    “这……这……!”

    一时间刘向学不知怎么回答了。

    “爸,吴爷爷都邀请你了,你可不能让他老人家失望呀!”

    刘啸替父亲回答了对方。

    “啊!这……这好吗?”

    “怎么不好?正好你可以照顾我呀!”

    刘啸可不希望自己的父亲再错过这次机会。

    “这………吴老,我可以再考虑考虑吗?毕竟我的母亲身体不好。”

    刘向学还是没有当场答应对方。

    吴敬荷笑着点点头:“向学,我知道你是一个大孝子,赵传文都跟我说过,百顺孝为先,这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你能时时刻刻想着母亲,已经说明你的心意了,你放心,我们会尊重你的决定,不要有任何压力。”

    刘啸还能说什么,父亲对爷爷奶奶真是有着太深的感情,想想也是,父亲这一辈兄弟姐妹五人,家里穷,两位老人养育他们用尽了全力,这份恩情一辈子都报答不了。

    这件事暂时过去,既然刘向学来了,吴敬荷和黎宁当然不能“放过”他。

    “向学,我们现在又有一个课题,是关于国企改革,你也知道,我们的国企已经有不少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生产力低下,人力成本过高,给国家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现在国家处于两难形势,继续投入吧,显然大部分企业已经没有生存能力,投入也是白白浪费,可如果不投入,企业就会在破产倒闭,那样的话………可能就会有很大麻烦了,有没有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呢?”

    吴江瑜吃惊的看着这位老伙计,这样的问题会去询问一个年轻人?

    自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年,十年来国家的改革重心放在了经济体制改革上,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同时也开始放开私营经济,但这只是第一步而已,只能算初步改革。

    接下来就是进入到改革的深水区,也就是国企改革和金融制度改革,这几年国家开会每次都在讨论这两方面的改革,怎么做?谁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国企改革是改革开放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关系着国家的根本发展和老百姓的利益,一旦出问题,那就是大问题,如何破解问题呢?

    刘向学皱着眉头,额头开始冒汗,原本觉得自己看了很多书,儿子还教给他不少知识,这样就对经济有所了解,可惜一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一头茫然。

    刘啸呢,说实话,这个问题非常深刻,即便是他,也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

    什么是改革?改革就是大变局,特别是华国的改革开放,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是前无古人。

    这一场改革影响了整个国家十多亿人口,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势力格局,如此重要的改革所涉及的方面实在是太深刻了。

    改革当然是变好,既然是变好,那就去不好的东西,什么是不好的东西?落后的经济了,落后的生产力了等等。

    可这些所谓坏的东西是由无数普通人来组成的,当去除这些坏的东西时,那些普通人也会由此被社会淘汰。

    任何一场改革都不会面面俱到,有人获得利益的同时,也意味着有人失去利益,国企改革便是如此。

    在刘啸这个重生的人眼中,这场改革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必须进行的,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可能改变,依旧是有很多人失去工作,因为没有办法。

    但他毕竟站在后人的角度,对这场改革有着很深的认识,完全可以提出一些更好的意见,当然,他的意见没什么用,不过既然对方问了,那就说一说。

    刘啸此刻开口了。

    “爸,上次你对国企改革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还记得很多呢,比如你说国企改革关系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重中之重,必须要进行,没有任何退路,是不是?”

    刘向学立刻就明白儿子要开始发表演说了,接下来自己的任务就是配合好。

    “对,这一点毋庸置疑,必须要改。”

    刘向学点头。

    刘啸接着道:“不过您也说这场改革事关我们国家的根基,需慎之又慎。”

    刘向学接着点头。

    “没错,必须要谨慎,要做到把损失降低到最少。”

    刘啸自然跟进。

    “您说国企改革要遵守几个原则,首先是国家命脉企业不能旁落,比如金融、重要能源、电力、粮食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这关系到国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要掌握在国家手中。

    其次,国企改革也要分清主次,有一些关系到未来先进生产力和产业链的企业不能放松,即便改革,也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