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 交谈 (第3/3页)
江瑜用俄语和刘啸聊了两分钟,毫无疑问,刘啸的俄语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这特么是自学的? 真的,吴江瑜第一次觉得这个世界上真有一些人可以“不劳而获”,比如刘啸,自己当年足足花了两年时间学俄语,学的还磕磕绊绊,直到去俄国留学,有了语言环境后才彻底掌握。 刘啸呢?自己在家看着字典学习就已经不亚于自己,到什么地方说理去? “小刘啸呀!咱们第一次见面,你就让我大大的吃了一惊,显然你的学习能力太强了,怪不得钱主任和侯老说你不用上学,在家自己学习就完成了所有学业,依我看,一般人还真教不了你。 这样吧,小杜,你带着刘啸去隔壁的办公室,给他两张卷子,先做一做,毕竟咱们得走一下程序嘛!” 杜胜点了点头,看了刘啸一眼,刘啸也很配合,站起身和对方离开了会议室。 吴江瑜对刘啸的成长经历非常感兴趣,开始询问他从小的学习和生活,刘向学夫妻二人早已经把刘啸天才的人设背的滚瓜乱熟,什么两岁识字,三岁读书看报,五岁就自学了小学课本,总之他们两人说得自己都相信了。 也就是二十多分钟,杜胜就匆匆走了进来。 “主任,刘啸做完了,您看看?” “这么快?怎么样?” “主任,全对。” “让我看看。” 吴江瑜把卷子接了过来,一张是数学,一张是物理,都是高三的考卷,也可以当作高考题。 吴江瑜只看了最后几道最难得题目,果然,完全是标准答案。 “厉害,厉害呀!不光全对,速度还这么快,我看呀,别人高考要花上三天时间,刘啸要是去高考,两个小时五门试卷就答完了,嗯,小杜,刘啸呢?他怎么没过来?” “主任,刘啸说有点累,要休息一下,说什么时候吃饭再去见他!” 刘啸觉得听他们这些人聊天很无聊,不如自己安静安静。 吴江瑜哈哈大笑。 “果然还是个孩子,有些调皮任性,不过这就对了,行,小杜,你去门口的小商店去给他买点零食吃,咱们可不能亏待这个小天才。” “好!” 杜胜转身离开去给刘啸买吃的去了。 “向学,文秀,你们真是培养了一个人才呀!小时候就这么厉害,长大了还得了?对了,刘啸想考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呢?” 吴江瑜不再怀疑刘啸的学习能力,下一步就要考虑他的大学学习了。 刘向学回答。 “吴主任,我们已经和他商量了,要考全国最好的大学,华夏大学或者天城大学都可以。” 吴江瑜点头:“对,这个选择是对的,最好的人才当然要考最好的大学嘛,那他喜欢学习什么专业呢?” “专业?哎呀,这个我们还没商量过。” “没商量过,那得好好研究研究,我个人觉得,以刘啸的智商。学习理科最好,物理,化学都可以,我们国家现在最需要这方面人才,当然,我也只是给出我自己的意见,最终的选择还得看刘啸自己。” 吴江瑜深知天才都是有个性的,比如那位宁百,如今已经是科技大学物理系的助教,二十四岁的助教看似不错了,但这个成绩远没有达到人们对他的期盼。 宁百当年最喜欢的是天文学,但学校的领导认为以他的智商学天文可惜,所以逼着他换了物理专业。 为此宁百还闹了脾气,足足花了半年时间才缓了过来,可从那时起,宁百在学习上逐渐平庸,没有多少兴趣,毕业成绩也不过是中等左右,不算低,也不算高,似乎只是按部就班完成学业。 要知道和他同届的一些学生有的都当上了副教授,还有几个被保送去国外留学,当年被誉为第一神童的宁百,如今已经渐渐被同龄人甩开。 其实不仅仅是宁百,有相当一部分少年都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甚至干脆不学了。 教委对这些现象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有学生们自己的原因,年纪很小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还有就是国家给他们施加了很大压力,逼着他们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科,特别后者是主要原因。 正是有了前车之鉴,很多学校也在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如果学生不喜欢一些专业,老师会逐渐引导,引导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要是不成功也就算了,总比逼着学习到最后一事无成的好。 吴江瑜觉得刘啸也要采取这种方法。 “向学,文秀,专业的事情你们和刘啸商量,学校的事情呢,交给我,不管是华夏大学还是天城大学,只要他做出选择,我就可以让他保送入校。” 张文秀一愣,但紧接着追问。 “吴主任,您的意思是刘啸可以通过保送进入这两所学校?” 吴江瑜点头道:“当然可以,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刘啸的成绩说明一切,即便他去考试,结果也会被顶级大学录取,甚至吴江瑜觉得刘啸都不需要考取少年班。 国家为什么要设立少年班?主要是因为十一二岁的少年不会参加正常的高考,他们会通过一个特殊的考试方式进入少年班,类似特招的性质,这种特殊的考试方式跟高考截然不同,不会像高考那样有五门科目。 其实让这些少年去参加高考也没用,基本上不会考上大学,这些孩子智商超群没错,但智商高不代表考试成绩好,或许数学、物理这种科目能过关,但政治、语文和英语这些科目就不成,偏科严重。 刘啸显然跟一般意义上的天才不同,除了智商高以外,还非常成熟,完全没有小孩子那样的天真和幼稚。 侯健对他进行了多次测试,五科成绩全都很好,总分五百分,最高一次成绩达到了四百八十分,这个成绩考华夏和首都大学轻而易举。 既然刘啸已经具备了考上大学的学力,吴江瑜觉得就没必要参加考试,只要让大学对他进行一次常规的测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