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 交谈 (第2/3页)
钱学明心中一动,这个问题刘啸提起过,国家人才跟西方国家相比差的太多,必须要扩大招生,但国家没有钱,养不起太多的大学生,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自费上大学。 “杜主任,这个问题张文秀同志曾经有过一个设想,她提出要扩大招生,咱们没想过吗?” 钱学明试探性的问一下。 杜胜苦笑道。 “钱主任,咱们当然希望扩大招生了,可是经费谁出?国家每年投在教育事业只有二十几个亿,除去基本建设外所剩无几,养不起更多的学生呀!” “这个我知道,不过,文秀提出了一个自费上大学的办法,我觉得可以考虑!” “自费上大学?这个……………。” 杜胜想了想又摇了摇头:“这个也不行,因为现在大多数老百姓的收入根本负担不起大学的花销,再说了,我们国家对大学生的免费培养已经成为制度,不大可能更改。” 刘啸突然开口道。 “杜主任,自费不一定非得现在实施,或许几年后老百姓的收入提升到可以承担的程度,到那时,国家教育事业也只能进行这样的改革,因为国家除此之外别无办法。” “哦,为什么别无办法呢?” 杜胜笑着询问。 刘啸回答道。 “很简单,国家需要人才,而且是大量的人才,咱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普及率是多少?百分之一都达不到吧,高等教育普及率越高,人才就越多。 看看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至少在百分之十以上,漂亮国都接近百分之二十,远远高于我们国家,所以,扩大招生是大势所趋,并且是大幅度的扩招,起码增加几倍以上。 如果国家有钱,自然可以继续免费,但这有可能吗?我觉得没可能,所以,国家最后必然只有走自费上大学这一条路了。” 杜胜默不出声,不停的思考这个问题,结果越想越觉得合理,但他内心却觉得不应该这样。 “怎么会自费上大学呢?那样,不知有多少人上不起大学,这可就断了学子们想要改变命运的念头呀!”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声音也传了进来。 “钱主任和侯老来了吗?” 声音未落,两个人走进会议室,众人急忙站起身来。 来人正是国家教委吴江瑜,跟在他身后的是副主任蒋忠国。 吴江瑜的年纪也有六十岁了,头发花白,但精神抖擞很有气质,蒋忠国的年纪也差不多,都是学者气质。 吴江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员,以前是华夏大学的教授,几年前还是华夏大学的校长,如今成了教委主任,他的风格就是务实有效,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他的领导下,这几年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很有成效。 “吴主任,蒋主任!” 钱学明和侯健二人迎了上去。 “好好,来,别站着,大家坐!” 吴江瑜办事雷厉风行,从来不搞客套的东西。 “你就是刘啸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 吴江瑜的话惹得大家笑了起来,没错,屋里面只有刘啸这一个小朋友。 “这一阵我的耳朵里都是刘啸你的名字,钱主任和侯老都把你夸上天了,甚至辽北日报都登载了你的纪实文学,这待遇也就十年前的宁百才有。 其实这两年我们国家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少年班,许多天才神童被挖掘出来,甚至比宁百还聪明的人也有几个,只是咱们没有宣传而已。 不过呢,咱们国家还没有一个九岁考大学的学生,如果刘啸成功,那你就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学生了。” 钱学明说道。 “吴主任,咱们不如考一考刘啸,看看他的真实水平怎么样?” “好呀!你们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察考察刘啸,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其他方面的知识。 我相信刘啸书本上的知识非常扎实,但你们那篇报告文学写的可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重点考一考刘啸书本以外的知识。” 侯健哈哈笑道:“吴主任,刘啸有多少本事,说实话,我们也不太清楚,他平时除了读书看报,还阅读大量书籍,对了,刘啸的外语水平相当厉害,昨天晚上吃饭,他和两个外国人用英语和法语进行了流利的交流。” 吴江瑜听了一惊。 “什么?会说英语和法语?刘啸,这是真的?” 刘啸眨了眨眼道。 “嗯………英语没问题,法语一般般,其实我的俄语比法语更好。” “还会说俄语?” 吴江瑜表情有些严肃,然后用俄语说道。 “刘啸,你是从哪里学的外语?” 刘啸当然听得真真切切,随意回答道:“从字典里学的,每个单词每个发音,学一学自然就会了。” 吴江瑜笑着点了点头,果然,刘啸的俄语水平很好,而且发音很标准。 “除了英语、法语和俄语外,你还会说什么语言!” 吴江瑜又用俄语问道。 刘啸回答。 “德语、岛国语都会说一些。” 吴江瑜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觉得头有点大,会说英语、法语、俄语、德语和岛国语,这是什么人?放到一个成年人身上都了不得,别说是九岁小孩子,自己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天才。 其他人看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他们中有些人懂一些俄语,毕竟年轻时学过,不过到现在基本上也忘的差不多了,吴江瑜年轻时在毛熊国上学,所以说得很好,刘啸能和吴江瑜对话,说明他真的懂俄语。 儿子还会说俄语? 刘向学夫妇两人对视一下,他们两人都不知道儿子竟然会说英语、法语和俄语,以前也没见过他展示。 钱学明倒是很淡定,觉得在刘啸身上发生什么事情都不稀罕,毕竟这个孩子已经给了自己太多的惊奇。 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