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8章:深藏功与名 (第2/2页)
,后来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看到一大堆围观,也就好奇凑过来。 他们其实也不知道发什么事情,只是看到人多就想过来看看。 抱着这样心态的人,不少。 苏亦见状,立马溜走。 那么多人,突然凑过来,没有人引导,很容易就发生踩踏事件。 所以不止苏亦溜走,文学社这边也都纷纷撤退,留下学社会的干部在维持现场,疏散人群。 好在图书馆前面大草坪足够大,人数也不算太多,千百来个人,远远没有后世音乐会现场那种动辄好几万的大场面,也就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但,因为一个社团活动,引发那么大的阵仗。造成那么多人过来围观。 作为始作俑者之一的苏亦,他要是不出名才见鬼。 还不到一天,也就几个小时的事情,他刚刚返回宿舍没多久,事情就开始发酵了。 苏亦的名头彻底传出去了。 这不,钱立群就直接杀过来了。 随同他一起来的,还有广东同乡温汝敏,甚至,湖南老哥凌宇也过来了,还缺了一个吴傅辉,不然北大中文系78级研究生的F4成员都全部到齐了。 中文系的老哥无事不登三宝殿,三人连袂而来,马世昌本能的就以为苏亦要惹祸了。 然而,他怎么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况。 听完钱立群的解释,马世昌也反应过来,“我说,下午在图书馆的时候,下面怎么那么吵闹,原来是你小子惹的祸啊。” 苏亦苦笑,“我也没有想到事情会那么严重,原本只是文学社的活动,后面大家聚集在一起,人越来越多,我看场面快要失控,就先撤了。” “你做的是对的,群体事件很麻烦,好在不出什么事情,不然,宿先生就该为你头疼了。”马世昌笑着说。 钱立群见状,连忙解释,“刚才开玩笑的,没有那么严重,这事也不怪苏亦,要怪就怪他的诗与歌。” 温汝敏笑,“没有想到我们广东的小老弟才气如此了得,你不读中文系,读考古专业,太浪费人才了。” 听到这话,马世昌就没法忍了,“老温,你夸我家小师弟的才气,我没意见,但你顺带吐槽我们考古专业就不合适了。” 温汝敏连忙摆手,“老马,别激动,我这不是替苏亦惋惜吗?” 马世昌笑骂,“惋惜个鬼,苏亦在拜入宿先生门下学佛教考古就是最好的选择。” 看着马世昌急眼,要轰人了,钱立群连忙说,“这点我认同,要是苏亦不跟随宿先生学习佛教考古,也不会知道那么多佛家典故,佛家诗歌,甚至,还创作出那么多充满禅意诗歌,这些诗歌,我们中文系的孙玉石老师就非常喜欢,还给出极高的评价,直接说,这样诗歌放在北大中文系也是第一流的存在。” 孙玉石是谁? 王瑶先生的大弟子。 现在是北大中文系的讲师。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与五四文化以及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 诗歌研究人家是专业的。 听到这话,马世昌越发好奇了,“苏亦这小子都写出啥诗了,值得孙玉石老师这么夸奖?” 苏亦一脸无辜,“我啥都不干啊,就读诗跟抄诗,最后唱了一首歌。” 老实人吴傅辉都忍不住了,“你小子,倒是轻描淡写啊。” 说着,直接把一个本子递给马世昌看,“这就是他今天读的诗歌,还有抄写的诗歌。” “白朗宁夫人《我的棕榈树》,还是中英文版本?你小子可以啊。”马世昌一遍翻看笔记本一遍说。 “不过这也符合你小子的性格,这段时间,他没少看外国诗歌,不奇怪。” 这话,主要是说给钱立群几人听的。 说着,就指着苏亦旁边的书桌,还别说真的好几本外国诗集。 这些都是苏亦从周一良先生家中借过来的,周一良先生家里好多书,啥都有,外文书籍,有些北大图书馆都没有。 至于这些诗集,主要是用来练习口语的。 钱立群三人见状,也不奇怪。 要没点储备,怎么可能现场朗诵出来。 “《一个棵开花的树》,这是啥诗歌啊?我怎么没有听说过?”马世昌终于关注到重点了。 钱立群说,“不仅你,我们都没有听说过,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佚名,是他在旧书摊上看到的。” 苏亦点了点头,一脸真诚。 结果,没人信。 “真是我在旧书摊上看到的。”苏亦说这话的时候,其实没啥底气。 他看着众人的模样,估计,这首诗跟大诗人席慕容无缘了。 估计未来,这首诗歌的作者都是叫佚名。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马世昌念到,“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念完,就直拍大腿,声音下意识提升,“这句好,这个写的好。把佛家前世今生的故事融入诗歌之中,非常难得。” 钱立群说,“更加难得的还在后面。” 马世昌继续翻看,“《石桥禅》?是这首吧?” 吴傅辉点头,“是的。” 马世昌笑,“这首应该是《楞严经》的出来的灵感,利用佛跟阿难的对话,描写男女之情,有些直白,也是一首佳作。” 要论在场众人,谁对佛经最了解的话,非马世昌莫属。 他在敦煌待了十年多,除了清理敦煌洞窟以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整理佛经。 所以一看《石桥禅》他就知道出自《楞严经》。 马世昌说完,钱立群就笑,“这首也是佚名,不是你家小师弟写的。” 苏亦笑着,不解释了。 反正说实话都没人信。 温汝敏接着说,“其实,仅仅是这两首诗就算了,文学社的姑娘不至于那么激动,主要是他当众编了一个佛家爱情故事,还给故事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千年等待》,直接把这两首诗用一个女子的爱情故事串联起来,我们中文系的姑娘都疯了。” “啥故事?本子有记录吗?” “有,有同学把故事整理出来了。” “那么快?”就连苏亦都意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