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九四章 为了不当人形冰棍(二十) (第2/3页)
有了。之前是因为没有数量充足的优秀战斗机,而且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也损失惨重。现在经过整补,远东苏军空军的实力不但得到了恢复,还有了进一步发展壮大。 远东苏军空军认为报仇的时刻到了。 于是在接到命令后几乎所有战斗机都起飞了。 而在距离伊尔库茨克东南方向大约二百三十公里的地方,一架预警机也察觉到了苏军空军的大举出动,立马通知了友军机群。 而友军机群在接到预警机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派出护航的喷气式战斗机远远前出拦截并将雷达功率开到最大,朝着预警通知的方向扫描而去。 一般来说,专业预警机雷达的扫描范围要强于战斗机雷达的扫描范围。除非存在严重代差,否则是不可能有所改变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护航的喷气式战斗机才会尽可能远离机群,将雷达功率开到最大,朝着一个特定方向扫描,以其早日发现敌机。 他们的运气不错,早早发现了敌机,并通知了后方的友军机群。 友军机群以最快的速度赶来支援。 根据战前的命令,也为了防止苏军来个奇袭,参与前出拦截的中国战斗机是喷气式战斗机和活塞式战斗机混合编组的。 前者将尽可能用中程空空导弹将敌机击落,后者主要负责格斗。 毕竟中程空空导弹的数量就那么多,而且还不能保证每一枚空空导弹都能击落一架敌机,自然需要战斗机近距离格斗。再加上这时候的中国喷气式战斗机还是比较金贵的,不能让他们在近距离格斗中战损。那完全叫主动去增加损失。 远东苏军空军知道中国空军有一种能够高速移动,专门用来对付飞机的武器。因此,飞到最前面的飞机都是老式的双翼机,比如说I-15(十五);或者性能已经落伍的单翼机,比如说I-16(十六)。 当然了,远东苏军空军这样做说白了就是让这些驾驶老式飞机的飞行员去送死,对军心、士气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因此决又定让这些驾驶老式飞机的飞行员在遇到那种有明显尾焰武器的时候可以跳伞逃生,但飞机却必须保持直线飞行。说白了就是希望以此消耗中国空军战斗机携带的空空导弹。 还别说,为了做到飞行员跳伞后,飞机还能直线飞行,这些飞行员们还真的想了不少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将cao作杆在跳伞前固定住,不让其因为发动机的震动,空气的吹拂而发生移动。 当然了,要是因为机翼被打中而导致坠机,那就不关飞行员的事了。 只不过这样做也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不知道那种有明显尾焰武器什么时候飞过来,晚了还好说,大不了白白损失飞机;早了就糟了,那武器的速度实在是太快,飞行员可能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就连人带机一起玩完了。 好在这次他们的运气不错,有一个中队的苏军老式战斗机飞到了最前面,他们随后就被前出的中国喷气式战斗机全部击落。好在这个中队的苏军老式战斗机飞行员在遭到打击前已经大多都跳伞了,仅剩下两人用来观察、通讯,而且他们的座机还处在整个机群的最后面。这也导致他们所在的机群遭到打击后,他们能够及时跳伞逃生。 偏偏中国方面却并不知道那些被击落的苏军战斗机其实大多都是“无人机”,否则肯定气得吐血——空空导弹那可是高造价的武器,就这么浪费了。 前出的一个中队战斗机全军覆没,后方的苏军机群当然知道了,没说的马上按照既定计划行动。 偏偏不知实情的中国护航战斗机很是配合地将中程空空导弹打向了这些没有飞行员的苏军老式战斗机。 顺道说一句,有些苏军新式战斗机也遭受了池鱼之灾,被中程空空导弹打了下来,那些飞行员死前也没想明白中国人的这款武器怎么能飞这么远。 前面已经说过了,本时空的中国PL-3(三)中程空空导弹实际上是后世美国的AIM-7(七)麻雀式空空导弹。后世美国的麻雀导弹由于经过了不断改进,其/性/能不断提升。 本时空的PL-3(三)中程空空导弹在诞生后也不断进行改进,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改进就是提高射程。 改进气动布局、换装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改用更有效率的燃料……这些都能提升发导弹的射程。 PL-3(三)中程空空导弹就着重在换装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和改用更有效率的燃料这两项上进行改进。 这次一批最新式的PL-3(三)中程空空导弹就被送到了远东军区进行实战检验。 这批最新式的PL-3(三)中程空空导弹,内部代号MSZ-976(九七六)。如果通过实战测试将会获得PL-3(三)C中程空空导弹的正式编号。 什么?你问编号为PL-3(三)B的中程空空导弹到哪儿去了? 实际上PL-3(三)B中程空空导弹诞生后就被第一时间送到了战场进行实战检验,但却并不能让海空军满意。这才没有大规模采购。但其相关的技术却被用到了PL-3(三)C中程空空导弹上面。 这才有了部分苏军新式战斗机在他们被视为安全的区域被打下来的事情发生。 想不明白归想不明白,事情还是要做的。 苏军战斗机群趁着中国战斗机发射完PL-3(三)C中程空空导弹的时机,加速朝着中国喷气机群飞来了。 因为中国空军的喷气式战斗机大多都是用PL-3(三)中程空空导弹进行远距离打击,很少有近距离格斗的机会。即使有近距离格斗,那也是在保证敌机不能传出消息的情况下进行的。 所以,远东苏军并不知道中国喷气式战斗机的近程格斗能力也是很强的,还以为中国喷气式战斗机的近距格斗能力很差。等真的近距离格斗了才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 至于和中国喷气式战斗机进行过近距离格斗的日本航空队,也不会傻到将这些情报交给曾经在远东地区大打出手的苏联(日本曾趁着苏俄初立的时期出兵苏俄远东地区,后来被苏俄打跑)。 从雷达上看到苏军机群在遭到PL-3(三)C中程空空导弹的打击后反而还加速飞来,前来截击的中国战斗机机群知道这次苏军空军是来者不善,立刻做好了近距离格斗的准备。 由于活塞式战斗机的发动机被放置在飞机机头,也就是说机头的热量最多,对PL-2(二)近程空空导弹的吸引力最大。基本上是瞄准了打过去就没脱靶的。 什么?你问为什么打过去就没脱靶的?这不符合常识啊! 前面已经说过了,本时空的中国PL-2(二)中程空空导弹实际上是后世美国的AIM-9(九)响尾蛇式空空导弹。该导弹才用红外线引导(此处指早期型,后期型采用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