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七章 算账,做工 二合一 (第1/2页)
当天夜里,忙活了一整天的袁氏和赵善川两人终于有了一丝喘息的时间。 同时,房子酒席办了,他们也开始商量起这之后的事。 首先要计算的,就是家里的剩余存款问题。 袁氏拿出装着银钱的袋子,翻了翻里面的银钱,跟着,忍不住叹了口气,“去掉酒席的钱,算上旁人的礼金,眼下家里还剩下二百一十五两零四百五十钱,” “最近这几日,光是咱们自己又是随礼,又是订购今日的酒席的菜品,还要缴纳城里铺子的租金,买些日常要用的工具用品……” 仔细算下来,七七八八,花了近八十两进去。 赫,可是不少。 赵善川也是听着咋舌,他仔细的点了点手指,跟着和袁氏算了笔账,“咱家从分家开始,算在一块,一共得了二百九十两有余,” “其中,租赁城里的铺子,一年就要花了二十四两,签了两年的租赁合同,那就是四十八两,” “算上订购铁匠铺的工具,就要十七两左右,” “随礼,去城里采买,也出去了十两左右,” “这还不算,两年后,我们没了限制,有了能够购买城里铺子的资格,恐怕还要额外准备一大笔银钱才行,”而这笔银钱,哪怕购买位置普通的,差不多也要过百。 而他们若是购买眼下他们租赁的铺子,毗邻主街的这种,价格上肯定还要翻倍。 赫,这么一想,他们家里剩下的二百多两银子怕是不会够用。 别说,他们也不能光攒着银子去买铺子,其他方面,也要留下一些备用的银钱。 一瞬间想到这么多事,赵善川便忍不住皱眉。 同样,一旁的袁氏也很不安,她跟着接话道,“对嘞,还有那来日的粮食,日常花销,总要留出来几两备着,”这么一算下来,别看他们家剩下的银钱不少,但两年后的一个铺子,就足以花出去大半。 别忘了,两年后,家里的孩子也大嘞,不说去学堂,单花销也要增加。 袁氏赵善川两人心惊不已,同时暗暗感叹,没想到,他们家竟这么惨! 本以为,手握着这么多银子分家,不说过的富裕些,但也不至于像之前那般节省算计。 可如今这么一算,他们不仅不能过的富裕,反而还要比之前更节衣缩食才行。 两人神色一顿,同时互看了一眼,皆有些不安。 因为刚分了家,家里的财务情况两人都没有瞒着对方。 眼下直接说出来,其中隐含的冲击力太强,也给了两人不小的压力。 “哎,不管如何,我们还要趁着这两年,再多赚着银钱才好,”赵善川伸手摸了把脸,同时想着眼下家里无事,他也该进城琢磨点活补贴家用。 “我记得,前些日子去城里订购家具时,城里的铺子都有那零工可以干,”虽然给的银钱不多,但胜在时间短够灵活,赵善川可以早上出去晚上回来,不至于留在城里。 赵善川的话也给袁氏提供了一些思路。 只不过家里还有赵玉三个孩子在,袁氏倒是不能和赵善川一样出门工作,一干一整天。 但她可以就近琢磨琢磨啊。 正好,袁氏想起了自己那身不错的打猎手艺,觉得趁着最近有空可以去草甸村的后山晃晃, “那我就先去一趟后山,先猎些猎物回来,”别看后山都是官府的地盘,但不禁止他们上山狩猎,所以袁氏上山打猎,并不会出现什么不妥。 “到时候不仅能添些营养,也能省下一笔rou钱,若是多了,也能拉去集市卖掉,” “还有,二丫那里不是也要开甜食铺子,只要铺子不亏本,养活咱们一家还是容易的,”就是他们两个大人还要继续靠着孩子,有些抹不开面子。 “嘿,这有甚么,慢慢的,总会有旁的办法,眼下咱们不是也在草甸村扎了根,银钱总会有的,”赵善川忍不住笑了,“比起在上哇村的生活,咱们现在已经是在过神仙般的日子嘞。” 这话一出,两人都是忍不住想笑。 的确,比起之前在上哇村的生活,他们眼下在草甸村的日子,已经算是苦尽甘来了。 跟着,话茬就此停下。 时间一天一天的走着,赵善川也开始行动起来,只要没事,就天天往城里跑。 别说,还真的让他找到几个零工,就是时间太短,都干不长久。 就在赵善川纠结要不要换一个的时候,于德海那边传来了一个城里招工的消息。 嗯?有这好事?赵善川当然不能错过。 当下就跑到于德海那边打探情况,结果一打探不要紧,还真让他探出来了。 原来是每年这个月份,都会有的修路的活计。 修路? 还是官府雇人修路,原因,自然就是雨水太多,有的平路还能继续用,但有的小路就会被冲垮,所以府衙那边才需要每年修整一次。 赵善川闲不住,知道了消息之后,便特意找了个空,又去找于德海仔细询问一番。 结果等他到的时候,于德海家里的院子聚了不少人。 赵善川赶紧打听两句,发现大家伙过来,都是为了府衙雇人修路的事。 嗯?难道这里面还有他不知道的隐晦情况? 赵善宇心里嘀咕,也没有着急离开走,就在周围找了个空地,坐下等消息。 没等多久,于德海便将这修路的事又详细讲了一遍。 和赵善川打探的差不多,只不过这次他知道了,修路的时间二十天左右,修的也都是周围被冲垮的路。 工钱按一人一天八十文,但府衙那边会管一日三餐。 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活计。 “这活,不太限制人数,但到底周围被冲垮的路不多,等报的人数满了,也就不成了。” 于德海言外之意,想要干这份活的赶紧报名。 这下子,院子里的人呼啦啦的全都想参加。 毕竟活不累,一天还能净赚八十文,哪里找的到这样的好活。 赵善川也顺势报了名,同时接到了于德海三日后的通知。 他美滋滋的回了家,将好消息告诉袁氏。 “甚?你要去修路?”袁氏大吃一惊,心说不是要进城找活,咋还干上这个了。 修路,可不是甚么好活。 在袁氏心里,她虽然不了解南面,但他们一家人在北面生活了几十年,修路对她来说,那就是和惨烈的徭役挂等号的事。 尤其是最近这些年,北面的徭役越发的加重了许多,修路,修城墙,修沟渠……都是他们这些成年男丁每年要去干的事。 眼下怎的来的南面,也有这样的事做。 袁氏想了不想就让赵善川拒绝这个活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