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1990_第33章 于密湖难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章 于密湖难搞 (第1/3页)

    这次到燕京,谭昕是要作出一个了结。同行的还有博识教科的秦东驰,以及即将开学的韩菲凡。

    江奕亲自来迎接,谭昕似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寻常:“江奕,于密湖已经确定了时间,答应了我们可以在下班后接待来访,只是他没有时间出来。”

    谭昕恬淡,秦东驰从容,一个是江奕的高中老师,一个是大学的副校长下海。当江奕同时看到秦东驰和谭昕的时候,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一直觉得少了点儿什么,为什么当自己听到“于密湖”这个名字的时候,会是这么激动。

    “他们一个小小的作坊,也敢姿态这么高。我估计这个人心里肯定有怨言。”秦东驰现在比刚下海时主动性提高了不少,装束也更加正式。

    “谭老师,他们暂时还在过小日子、还没有进一步合作的想法。现在是我们希望去见他,而且他是个大学老师,肯定放不下面子。”江奕也想去看看于密湖起家的地方现在究竟是什么样子,所以丝毫没有介意于密湖的高姿态。

    稍事休息之后,下午三点时分,江奕、谭昕和刘海龙在一条小马路下了车,韩菲凡也非要凑热闹,也紧跟着谭昕过来。

    “实在不好意思啊,让你们这么大老远地过来。”看到对方一下子来了四个人,一副非常重视的架势,于密湖这才感觉到自己有些失礼了。

    江奕还在扫描于密湖起家的场所,新东方的本地业务负责人也没有跟过来,谭昕跟于密湖简单应承着。

    “要不然还是去旁边的方兴宾馆,一边喝茶一边聊吧。这里太窄了。”于密湖孤身一人对阵这么多人,不只是觉得空间有些小,而且自己也有些被对方压得透不过气来一样。

    江奕摆了摆手,拒绝了他的好意:“也不用这么麻烦了,不过,要不要请你爱人一起谈呢?”

    这是个典型的妻管严,而且据说于密湖的成就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爱人的“唠叨”。如果她不出场,即使跟于密湖达成合作意向,后续变化的可能性也很大。

    “那行,正好她也在呢,我去叫她过来。”于密湖也觉得自己“一对多”实在是心理压力太大,有爱人帮忙分担一下也好,他扯开嗓子就叫了一声:“小卿,你也过来一下!”

    这时候江奕才发现原来屋里还有一个人。刚才被一个挡板隔着,几个人没有发现这间房子的一个角落里还蛰伏着他爱人。

    “听老于说过有同行要来聊聊,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那个人影快步赶了过来,看起来比于密湖要年轻不少,果然是不负“班花”称号的。

    只是看起来还有一些紧张,不知道是因为办公场所的简陋,还是由于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陌生人所致。尤其是当她听说秦东驰还是前任大学副校长的时候,更是不自觉地矮了一头。

    “听说当年于校长跳了湖才追求到了爱人,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在场的人里面,江奕的年龄最小,由他提起逐渐“糗事”最合适。于密湖嘿嘿一笑,挂出了一副为人师表的风范:“跳湖是真的,可是跳湖也没用,还是得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行。”

    如果说江奕的提问只是一个调侃,于密湖的回答就成了一个导火索,直接让爱人的表达欲望爆发了:“你的人格魅力可没看出来,就算是燕大的光环也是修炼了三回才成型的,要不是你连续三个多月在图书馆门口围追堵截,我才不会拿正眼看一下你这个‘班里的老末’呢。”

    好家伙!

    江奕没想到自己的一次“挑拨离间”效果这么好,直接把内外矛盾变成了夫妻内部矛盾,江奕等人才好谈嘛。

    杨桂卿说的都是于密湖的软肋。其中包括了于密湖参加了三次高考才考上燕大,班级一共50人、其中49人顺利出国,只有于密湖一人出不去、被迫留校当了老师等。

    果然,于密湖尴尬地嘿嘿笑了两句就没敢再接了。现在是他人生和事业的低潮期,由于私自在外授课而被学校开除的阴影还没有走出来,新开的夫妻档培训学校还没有打开局面、又面临谭昕的阻击,他的确还没有拿的出手的成绩来反驳。

    “好浪漫的同学恋情!”大概是看到江奕的出招挺有效,韩菲凡又来了一次神助攻。

    “老于是我的大学老师,我是德语系的。”大概是看到于密湖被自己刚才说得狠了,杨桂卿这次倒是留了一些口德。

    “德语好啊,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这些西语系的老师。兰陵为了培养外语专业人才,已经成立了一个外语学院。”谭昕几句话说出来,杨桂卿明显地动心了。

    只是于密湖的脸上挂不住了。

    一上来就是调拨自己夫妻关系,接着又是揭开自己老底,然后又是拉拢自家爱人,这三板斧显然就是给自己拆台的嘛!

    “谭总,我们去年已经走上正轨,可是前一段时间你们到燕京后又是低价无序竞争,又是毁坏我们名声,我觉得这恐怕不是善意。出国留学的培训市场这么大,你们何必紧盯着我们不放?”

    “其实我们在1990年就开始外语培训了,后来考虑到外语培训的重要性,才把一部分业务独立出来组建了新东方。以前是觉得燕京的教育资源多、所以我们没有重点拓展,现在发现我们有责任让首都的众多求知者接受更好地培训,所以才和于校长碰上了。”秦东驰从体制内出来几年,忽悠的能力也见长了,硬是把新东方的历史提前了几年。

    提前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付于密湖刚刚好。

    “九零年底的时候我已经从学校里出来了,一个月百十块钱的工资,连鱼都吃不起。”于密湖悄悄地把自己被燕大开除的往事也提前了几个月,就是要和秦校长比比谁先谁后。

    “老于,九零年那时候你还在打黑工呢吧,燕大也是那时候盯上你的,秦校长说的有道理。”杨桂卿是个实诚人,自家的底细轻易就被人套出来了:“我记得咱们是1991年的时候设立的‘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连房租都是抵免的。”

    杨桂卿没法忘记那段艰苦的时间。于密湖每天上午骑自行车出去,拎着浆糊桶,在大街小巷的电线杆上挨个贴小广告。可是培训班刚开始没学生报名,只能通过开免费讲座等方式积累人气,由于免费导致来的学生很多,地点只能在中关村的违章建筑里。

    可是收费的培训班只能在租来的农民房里开展,那时还是女友的杨桂卿就通过给房东的孩子做家教的方式,抵免租金。

    “可能是我记得不太清了,不过我早在1980年就给初中生当英语老师了,高考的时候英语也考了93分,很高的。”于密湖的自家爱人当了谈判对手的“助攻”,只能改为守势,他心里也打定主意: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