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章 全不费功夫 (第3/3页)
搭上来?”宁岩还是那个宁岩,唯一一个让江奕占不了便宜的小聪明,似乎是天生的高智商:“我们可以赌一下,是小恩还是那个姓董的先过来!” “这还用说?”江奕早就算到了这一点,即使跟宁岩赌一把他也不害怕:“董瑞阳了解华国传统文化,知道不能太早透露自己的底牌。非洲人哪儿这么多心机?” “恰恰相反,小恩刚刚已经说出了自己的价值,你这么无所谓的话,他肯定要拿出更大的诚意才行;姓董的脸皮薄、不好意思当众贴近你,现在你出来了才是最好的机会。”宁岩似乎已经成竹在胸,还不忘记交代一句:“我刚刚已经看他脸色变红了,我敢说不会超过3分钟···” 哪里用得着三分钟,宁岩的话还没落,门就被打开了,那个倔强的家伙探头走了出来。 “我先进去了,别忘了我说的话哦。”宁岩给江奕挤了挤眼睛,也没理姓董的就进了门。 “怎么你也内急?”虽然看不太清楚,可是江奕能够猜出董瑞阳的急迫心理。 如果心里没鬼,为什么看到宁岩还不敢直视? “江奕,我刚刚仔细想了想,我觉得你说的也有道理。”反正现在也没人,反正快要回国了,那就死马当活马医吧,董瑞阳横下了心:“你们影碟机销售是可以自建渠道,可是这样的代价太高,而且这些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缓慢扩张很容易就被新商品打败了。” 董瑞阳还真是“仔细想了想”,一下子就看到了江奕的短腿。不愧是经历过家族竞争的,善于找到对手的缺点并加以发挥。 “也有道理···” 江奕还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董瑞阳却没给他时间:“董家在尼日利亚有超市和制造工厂。非洲那边的组织力不够,可是华人例外。董家可以帮你们生产卡带。” 大概是时间宝贵,或者是董瑞阳已经确定了合作思路,所以他才这么急迫。 不过这也证实了江奕的判断:这就是一个不受家族重视的旁支,真正受到重视的新生代又怎么会以“董家”代替“我们家”? 事实证明,董瑞阳的做法很有效,门再次被推开,一排白白的牙齿飘了过来。 “小恩,你怎么也···要去洗手间?”董瑞阳这次倒是反应及时,没有漏了馅。 “哈哈哈,看来你今天心情很不错嘛,竟然也开始叫我‘小恩’了。以后继续发挥哦!” 董瑞阳脸上红了一红,没想到自己准备充分还是在这个小节上考虑不周。他也尴尬地笑了笑:“我仔细想了想,‘小恩’这个名词还是挺好说的。” 他测了一下身,作出了跟江奕告别的架势:“看来小恩是有话要说,遇到这种家里有矿的人——不仅是石油,还有铁矿,我们这种跑跑商业的只能让路了。” 董瑞阳的表现忽然让江奕眼前一亮。 这个家伙明明手上已经没有了底牌,却把对手的底细当成了另一张底牌,看来商业世家的子弟们手里都有基本功嘛。 尼日利亚可是有名的能源储备大国。石油储量372亿桶,世界第十。天然气储量达5.3万亿立方米,世界第八。江奕在腾龙建立海外销售网络的第一批就要求进驻尼日利亚,正是因为那里有华国急需的资源。 小恩被董瑞阳抢了先,刚才的交流让他明白自己确实是遇到了一个良机。时间有限,他也不敢多扯:“其实我们家也参股了石油公司,只是我国的道路太差了,要是能够解决运输问题,我国早就不再是现在这种情况了。我国什么都缺,就连粮食都要大量进口,运输能力连粮食都困难。” 一谈及正事,小恩变得非常严肃,像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职业人士。江奕也能肯定:他在家族内应该是比较受到重视,虽然没有被派到美欧等发达国家留学,华国至少也是他们家族发展的一大出路。 “华国是石油净进口国,两国挺互补的。既然两国都缺少外汇,以基础设施建设换石油怎么样?” “好是好,你能说服那些建筑工程公司吗?而且华国刚刚严格了外汇管制。”小恩不经意地摇了摇头,谁不想拿现钱?尤其是缺少外汇的华国,赚取外汇比尼日利亚还要急迫。 “石油和铁矿石不用到华国,直接去巴国。再以来料加工形式进入华国,避开石油进口专营、铁矿石进口专营等,巴国出口的粮食运到尼日利亚呢?” 华国出口制成品、基础设施建设到尼日利亚,尼日利亚再以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运输到巴国,巴国运输粮食到尼日利亚,石化和钢铁出口到华国。一个“大三角”贸易格局就形成了。 这个贸易格局完美地避开了华国的外汇管制,因为华国和巴国之间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 “早就听说你是个运作高手,没想到你能跨越国境线,我服了。”小恩的家族对外汇管制涉猎很多、感触很深,如果江奕的思路能够实现,这的确是一个极好的解决方式。 更不用说这是自己沟通的结果,以后的功劳也会记在自己头上。只是江奕始终不提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让他有些着急起来:“其实电影制作合作空间也还是挺大的,你也知道,董家毕竟不是土著。” “以后我们和董家合作进行影碟机加工和销售,跟你们合作电影拍摄和影碟制作、摄影器材生产,以及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出口,你觉得怎么样?” “哈哈哈,江老板果然厉害。我会尽快回国去推动这次合作,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虽然他不太明白江奕为什么把“摄影器材生产”也放进合作意向里面,可是多几个合作项目不是更给自己加分嘛:“我们家的铁矿不多,有一个朋友家才多呢。” “朋友家?” “他们家在几内亚。可是那些矿也的开采、运输难度也挺大,你们要有心理准备了。”小恩貌似也跟董瑞阳学坏了,拿着别人的信息当成自家的出牌。 小恩并不知道他的忐忑其实大可不必。 江奕几内亚是打破淡水河谷和必和必拓铁矿僵局的关键,只是没想到竟然以这种神奇的方式接上了头。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华国已经搭建了庞大舞台,可是现在的市场主体——国营和国有企业——注定了无法承担这些破局的使命。他们不会亲自对接这些留学生,他们的子弟也没有开拓市场的压力。 难道这一次,及早切入非洲资源宝库的使命就“历史性地”落在了自己身上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