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章 全新的起点 (第3/3页)
套进去了才是罪莫大焉。 “其实这四个未来小镇的住宅类开发建设已经差不多了,投入的资金有望大大降低,而且省里也将参与进来,不会让民间单打独斗。”石主任早有准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应对江奕等人的疑问。 “虽然开发好了,但是收购成本或者租金也太高。我们以低价、低租金代持了央企在服装基地持有的地产和物业,其他地方的价格我们认为无法承受。”江奕依然不为所动,眼光还是围着那一个深耕的小镇打转。 “江奕,你们提出了这么多建议,只在一个小镇太憋屈了吧?” “有些建议可能难以实施,有些可能要比较长的时间。比如我们向央企物业支付的房租,就是参考了房价指数,估计这两年房价指数会不断下降,到时候说不定就会有很多人愿意过来工作了。” “那个房价指数我们已经在采样了,估计2月份就能开始推出。”石主任没想到江奕念念不忘租金,也没想到他对自己的“宏伟蓝图”没什么感想,说起来真是让他非常地气馁。 这可是好几个燕京干部群策群力的结果,质量肯定没得说啊。 “省里能够提出这样的规划,有没有可能成立一个资产管理公司,统一cao盘整个规划的实施呢?我记得兰陵那边的开发区就是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公司进行开发,为企业解决了很多问题。”江奕像是在提问,又像是在自言自语,不过好歹已经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规划而不是那一个服装产业基地了。 “这个倒是也可以考虑,不过资金方面···”一提到这些,石主任说不下去了,政府要是有钱还这么辛辛苦苦地招商引资干什么? “我们的资金也可能是从香江那边的上市企业融资过来的。省里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从证券市场融资呢?” 江奕越说越远,总之就是环顾左右而言他,不愿意直接承诺投入大量资金,也让石主任的满腔热情换来了寂寞。 最后,石主任只能以一句“看来方案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结束了讨论。 刚刚走出来,石主任就抱怨起来:“这个江奕,前几天看着还好好地,又是兴师动众地鼓动这么多人过来提建议,可以一到关键时刻就躲闪···” 同事知道领导这么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关键,就是江奕等人似乎对省里给的优惠似乎并不够:“主任,您先别着急,是不是有些条件没有给足,他们还想多要一些优惠?比如在物业这一块,我感觉他们要的不只是低的低价,还有低租金,或者低价收购房地产物业。” “海南现在的情况他们又不是不知道,现在还有什么能给他们的?” “我感觉他们并不是真的对‘1 6’产业园区群不感兴趣,而是担心里面的关系太过盘根错节。现在他们的服装产业基地所在的区域,基本上都是他们和合作伙伴持有物业,其他地方已开发的房地产都跟他们无关。如果他们去投资产业,到时候会不会要被迫支付很高的价格或者租金呢?” 同事这几句话终于点醒了石主任。 自己一直在努力推销自己的方案,可是江奕始终跟自己存在很远的距离,原来根子在这里? “我说他怎么老是说什么房价指数,还建议省里出面cao盘,原来是害怕搞不定那些已经开发的楼盘嘛。” “他们担心的第二点,或者是给我们的建议,我觉得跟浦东开发的思路有些像。浦东开发也没有出多少钱,主要都是通过引进外资,再从资本市场融资,才最终盘活了土地资源。”石主任的同事关注浦东开发很久了,以前觉得遗憾的是海南没有一个股市可以融资。 “浦东开发模式,那个我们也可以学学。嗯,回头我们再好好合计合计。”石主任毕竟不是专门负责招商引资的,这次是被找领导抓了壮丁,所以有些经验就有所欠缺了,现在经过同事提醒,心情才有所好转,可是忽然想起自己忽略了一件事情:“刚刚好像没说省里计划节后去兰陵考察五天工作制的实施情况吧?” 他知道江奕和兰陵比较熟,本想让江奕带路,没想到一时激动就给忘记了。 江奕这次的表现有些让人大跌眼镜。彭云还不太好说,赵晓晴一直沉默,郑春芳可就没那么多弯弯绕:“石主任刚刚的方案还是挺不错的吧,你怎么一点都不感兴趣呢?这么多产业是不应该就放在一个镇里吧?” “我们先把服装产业基地经营好就不错了,另外五个小镇和半岛暂时不用着急,让海南自己着急吧。他们要是不打扫干净屋子,客人怎么好进来呢?” “你是想再拖几年,等到有了合适的价格才动手吧?政府到时候一着急,土地转让费全免,还可以帮助你沟通其他开发商,或者低价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租房。江奕,你可别太贪心了。”郑春芳早就猜出了江奕的小算盘,加上她现在的心态还没有转换过来,还在打着“为地方和人民谋福利”的主意。 “郑阿姨,这不是为我,是为了我们,以后很多事情也需要你去沟通。省里要是不出面同意cao盘,有些地块一直烂尾,想谈都找不到对手方。” 郑春芳:“这有什么难的?开放商都是有名有姓的。” 江奕:“开放商要是欠钱逃了呢?” 郑春芳:“那就更简单了,收归国有嘛。” 江奕:“他们要是还欠了钱呢?” 郑春芳:“那就拍卖了,还钱不就行了?” 江奕:“要是没人买呢?” 郑春芳:“那就使劲压低价格。” 江奕:“要是银行不同意呢?” 郑春芳:“银行能盘活资产,为什么不同意?” 江奕:“不拍卖的话,资产还能按照原来的价格放在账上,没有多少损失。拍卖后价格低了,损失就出来了。” 郑春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