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1990_第67章 秦鹏失语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章 秦鹏失语了 (第2/3页)

几天备受程德和刘顺奇的干扰,今天终于成功地出了一口恶气,高兴的不得了。

    “就这样挺好,再过了确实让人害怕。”江奕看到秦鹏终于向正常回归了几分,心里也踏实了一些。

    好端端地一个外向的同学要是真的一下子变成内敛型的,估计自己也会难以接受,甚至会自责。

    “放心吧,我这几天算是想通了一些事情:以前的知识分子为什么那么清高、无畏。因为他们有自己建设的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可以自我评价、不用向世人交代的世界,一个以他们自己坚持的价值观为核心的世界。我觉得这对我肯定很有帮助。”

    “要是这样的话,我倒是放心多了。这次是有事情找你,就是想看看你愿不愿意试一下铜期货,之所以让你试试三天不说话,是因为期货最忌讳‘剁手党。很多人不怕辛苦,不怕忙得手足无措,但是他们怕休息、怕等待,怕那种无事可干的感觉。”江奕曾经见识过很多人因此丧失了最佳机会,再加上江奕自己也知道期货市场的最大机会,所以必须确保这个cao盘手耐得住寂寞。

    “好啊,只是铜好像很贵的样子,就放心交给我、不怕我亏了?”

    “开始可以少cao作一些,多学习,先形成一种参与其中的感觉。你可以少量买入卖出,但是都要征求我的意见之后才行。期货市场里,频繁进出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能够盈利,如果你想在期货市场赚大钱,就必须学会等待,耐心等待大趋势。”

    “听起来你好像cao作过,是赚了还是亏了?”

    “我肯定不是兔子那样的cao盘手,听到一点儿风吹草动就要逃跑,永远被追杀;我希望你能成为期货市场的大鳄,静静地等待几天,只为了等待最佳时机后的‘一击毙命’。怎么样?”

    “承蒙江老板信任,秦鹏就从了。”

    刚刚下课十分钟不到,江奕的大哥大就震动起来。在教室外面接完了电话,江奕刚刚走进教室,学习委员秦海燕就叫了起来:“江同学,请问您那大哥大接受了什么重大消息呀?”

    江奕对于秦海燕的观感一直一般,虽然让她参与了游戏制作,可是那只是想吓唬她一下的恶趣味。

    不过家族有公务人员传统的人就是不一样,秦海燕似乎从那以后就把自己视为进入了江奕的小圈子。

    “有省级的领导给我打电话,要我们买几亿国债。”江奕大剌剌地就吹起了大牛。

    “切,信你就撞邪了。”秦海燕惹了个脸红,知道江奕不想跟自己多说,哼了一声扭头就去看自己的书了。

    江奕坐下以后,想了想刚才韩成斌的原话,再看看秦鹏,心里却有些犹豫了。

    秦鹏却看出了不一样的感觉,他比女生更了解江奕,知道江奕这个家伙可是从不吹牛的:“江奕,你刚才说的是真的?就是那个几亿国债的事情。”

    “齐鲁省的领导要我们考虑一下,能不能支持一下省里的国债发行,购买部分国债。这是前两天的事情,今天刚刚有人告诉我,财政部门有领导要来财务公司看看。”江奕曾经考虑过要投资一些国债,只是还没有安排人去执行。

    “国债呀,我们家每年都买‘爱国债’,好像就是去年没买吧。那个东西都是国家背书,就算是期货又能有多大意思?”秦鹏现在对于国债的见识和普通人无异,教科书里也还没有涉足这个领域。

    江奕原本想让秦鹏在自己指导下先试试铜期货,因为彭商所马上就要上马这个期货品种。现在的彭商所禁不起大风大浪,江奕必须确保不会出很多问题。

    只是现在国债期货的事情扑面而来,让他不得不调整一下优先顺序。

    “秦鹏,明天上午财政部门的领导过来···看看,你也一起参加,怕不怕?”

    财务公司归央行管,财政部门在启动了国债招标后,在国债领域变成了销售方,是和财务公司平等的民法主体。根据现在的发售情况,其实财务公司更像是甲方,财政部门则是求助于财务公司的资金支持。

    “我怕谁呀,反正一切听你指挥。你不让我说话,我闭嘴就是了。”秦鹏又恢复了本性一般,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看来三天的禁言期在提高秦鹏耐心的同时,没有调低他的情商,江奕放宽了心。

    第二天上午8点,江奕和秦鹏一起到了无涯四合院。

    韩成斌是从泉城紧急赶回的燕京。那里的签约已经结束,但是后面落实的事情非常庞杂,让他有些吃不消了。

    “江老板,昨天晚上我才刚刚从泉城赶回来,手下人也没打听清楚财政部门的领导是来做哪方面指导。恐怕···”

    江奕看了看韩成斌让人准备的材料,的确是有些不伦不类。又不是机构主管或者业务监管部门来检查,你翻出这么多公司的商业机密出来干什么?

    “七月份好像有一份上半年经营情况的分析吧,拿那个就行了,待会儿重点汇报财务情况就行。”

    江奕估计这位领导就是来看看央企和其他集团公司的财务公司有没有可能投资国债的,还有可能看看集团内的公司经营情况,这个有关税收。

    至于你们经营得怎么样、客户情况,他们知道了还要负有保密义务,没必要。

    九点钟不到,两位客人就到达了。一行三人,没有一个认识的,有点儿像是“盲约”的感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