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1990_第97章 遭遇强对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7章 遭遇强对手 (第2/2页)

,工人给安排进厂。相当于一步到位成了有产者。

    “你们说的那个钢铁厂,现在要是收购的话大概要多少钱?”江奕现在倒是有些犹豫了,800万吨产能的收购成本太高了。

    1985年宝钢第一期工程竣工,规模为年产铁300万吨,钢312万吨。据估计花掉了60-80亿美元。

    现在的卡拉干达钢铁厂比宝钢一期还要大得多,估计只有眼红的份了。

    哪怕打半价再打半价,江奕也不舍得。

    两个老人家一听就蹦起来了:

    “收购?不是要合作吗?”

    “这个要好多亿美元吧?”

    “我跟姨父说了要收购钢铁厂,难道说错了?”这次轮到江奕郁闷了。

    你们说了半天,关键词都记错了。

    “我们当时觉得吧,付老弟可能说得不够清楚。要是收购的话,可能找个小点的,这里还有十几家呢。”

    “哈萨克除了石油就是钢铁,肯定能找得到的。”

    付恩成一听两个老人家搪塞就火了:“你们两个老家伙,上次不是跟我说了个数吗?怎么现在都不记得了?”

    “好几百亿呢,你能出得起吗?”老人家也火了,我那不是为了你好,不让你为难嘛。

    真是不知道好歹!

    “几千亿,换成美元是多少?”江奕现在不敢算汇率,变化太快。

    “现在汇率是400多吧?算成美元,怎么样也要四五亿美元。”老人家这次倒是没含糊,直接算出来了。

    身在异乡为异客,汇率还是会经常接触地。

    “四五亿美元?有这么低?”即使是老设备,光是实际资产也有40亿美元,江奕严重怀疑这个数量级记错了。

    “要不再去问问?”一个老人也不敢说了。他们都是专家,以前没认真算过,那时候就是随随便便问一句,知道你买不起所以也没上心。

    另一个听到江奕不信任自己,却倔强起来:“还有什么好问的,这个数字还能有错?”

    “那我去打个电话再问问吧。”

    “等会儿,这个钢厂有没有配套的铁矿或者煤矿的?”江奕叫住了他,因为他想到了核心的铁矿石问题。

    赵晓晴和江文社在旁边一声不吭。

    江文社是见怪不怪了。

    赵晓晴心里却起了惊涛骇浪。她有些不知道该在自己的小说里给江奕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这次来见识一下社会和各地风土人情,结果看到最多的却是江奕的另一面。

    怪不得每次上了车就要睡觉,有了空隙就要休息。这样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就算是教授级的也要累坏了吧?

    “问过了,就是这么多。这个厂在设计的时候就是哈萨克最大的钢铁联合体,拥有15座煤矿和铁矿,满负荷产能600万吨。加上煤矿和铁矿的话,6-7亿美元。”老人家打了大胜仗一样,大声地叫了出来。

    只是江奕并不感冒,这里面有问题:

    “这个数字怎么这么快就算出来了?”

    “还真是巧了,有个印地亚的钢铁厂也在考察,我问的那个总工就参加了谈判。那个印地亚的钢铁厂出不起这个价,还在问能不能只收购钢铁厂,铁矿和煤矿再说。”

    “印地亚的钢铁厂?是什么名字?”要真是收购成功了,那就是很大的一个企业。

    在一个发生过数次铁矿石风波的国度,这样的大型钢铁企业江奕肯定听说过。

    难道是它?

    “我随便写了一下,我看看啊。MITTAL,应该叫米桃吧?”老人家看了一眼就递给了江奕。

    MITTAL,这个名字江奕太熟了。

    像是横空出世一样蹦出来一个孙猴子,一条蛇吞下了一头大象。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再收购了欧洲的阿赛洛,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企业。

    这个时候江奕才想通了米塔尔的成功原由。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全世界国有企业日益凋敝的时代,国有钢铁企业要么被收购、要么在产业过剩的行业中消失。

    这个时候印地亚没有收到很大波及,所以可以在全球抄底。米塔尔的cao作手法,不就是秦成孝在远东地区的套路么?只不过米塔尔依靠的是资本市场,秦成孝依靠的是江奕的黄金手指。

    这次,两个玩资本的碰撞了。

    这次,江奕绝不容许另一个资本玩家依靠华国的城市化、工业化,从钢铁出口赚取巨额利润再去损害华国的安全。

    “挺好啊,罗沙的技术人员走了,咱们国家的钢铁厂也有很多技术人员马上就要闲下来了。不就是6-7亿美元么?咱们干了!”

    谁是美猴王,谁是六耳猕猴,咱们就看谁更棋高一着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