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一章 根据地 (第1/2页)
既然连大帅都已经喊出了口,等于李承志该犯的忌讳也犯完了,入不入这营,也没什么什么可顾忌的了。 李承志施施然的走进了营。 当看到两千多兵个个泪流满面,期翼的看着他,想说什么却不敢说的模样,像是针扎一样,李承志心脏猛的一缩。 这些兵舍不得他,他又何尝舍得这些兵? 但能有什么办法? 除非他就地造反…… 当知道自正午后,五旅兵卒便已出营列阵,为了等自己,竟顶着日头晒了近两个时辰,李承志五内欲焚,狠狠的踢了张信义两脚。 当再知道,斥候激奋之下,无意中说漏了嘴,不到半刻,自己要来朝那的消息便传全军营,就连张信义都压制不住,险些哗营,不得不让士卒出营迎接之时,李承志再也忍不住,眼泪“哗”的一下就流了出来。 有兵如此,将复何求? 张敬之虽在静眼旁观,但无论如何压制,心中依旧激如鸣雷,快意难平。 领军二十载,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兵,这样的将? 自己还真是没看错人…… 明知天不亮就要启程,明知自明日后,就要日夜兼程,数日急行两千里,但李承志依旧喝了个烂醉…… 次日一早,东边刚刚泛起了鱼肚白,营中的更夫也刚刚敲响了卯时的绑子,百余匹快马趁着夜色,悄无声的息的出了营。 自李承志以下,近五十亲卫皆是一马三骑。一骑驮人,一骑背着兵器甲胄,另外一骑负毡账、干粮、水囊等。 萧关之上一片寂静,借着晨光,隐隐约约看到只站着一个身影。 但怪异的是,关门却是大开的…… 行至城下,李承志并未停马,只是朝着关城之上抱了所拳。 张敬之一声轻叹,声音微不可闻:“承志,保重……” …… 穿陇山,过黄河,日夜兼程,披星戴月……第四日巳时,李承志便已赶到了武威城下。 算一算,这三日,他们已急行了一千三百余日。 最多再两日,他们就能赶到西海…… 加李承志总共五十一骑,有一个算一个,一个个竟都像是在用泥糊出来的一样? 一堆泥人泥马齐唰唰的站在城下,一边嚼着rou干,一边看着数十丈外的武威城。 有的在当稀奇看,比如李承志。 也有的是缅怀先祖,比如剩下五十个李氏亲卫。 就是这座城里,李其任过副镇将,李始良任过护军长史,李始良任过中兵参军事。 再往上论,始祖李恂,就是在武威担任太守,协助窦宪出兵北击匈奴,便其立下“燕然靳石”看旷世奇功,最后却落了个被罢官的下场。 《汉书》李恂传中,记的非常清楚:恂迁武威太守,时大将军窦宪兵屯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所以,李恂“后汉吏”的声望,真不是吹出来的。 郡兵早就看到了他们,好在李承志亮着关中镇守府的牙旗,不然郡兵早就敲鼓了。 看他们只是观望,却不上前喊门,守城的兵将才大声问道:“敢问上使,可是要入城歇息?” 李睿连忙松开手里的rou饼和水囊,飞快的抱起了拳,按照李承志交待好的话喊了一声:“即刻就要行路,不敢打扰,谢过将军了……” 确实没什么可看的,李承志也只是好奇而已。 好奇好奇,始祖李恂、祖父李其、以及大伯和父亲都曾任过职的武威是什么样的。 但看了之后,却难免有些失望。 不是失望城不坚,墙不高。 十数年前,武威都还是重镇之一,自然墙高城坚,比泾州城都还要雄伟许多。 李承志失望的是,河西竟然落败至此?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说: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李承志不知道,两百多年后,陇西是不是真有那般繁盛,但他眼中看的,却完全是相反的场景。 河东还好一些,但一过黄河,用一句话就能形容:百径恶兽猖,千里人烟凉! 好家伙,自过了黄河离开金城,至此七百余里,人没见到几个,狼倒见了不少。 甚至还见到了几只豹子,两只黑熊。 也就是忙着赶路,不然李承志真想尝尝纯天然无污染的熊掌是什么滋味。 狼倒射了好几只,为此还折了两匹马……此时李睿他们嘴里嚼的就是这玩意。 也怪不得提前了不到十日,李松等人竟然就跑的没影了? 原来是根本不怕人撞见? 只要避开有数的几座郡城,县城,白日里也照样可以行军。 李承志止不住心发凉:荒成这样,白甲军得猥琐发育多少年,才能有争霸天下的资本? 估计到虫孙辈都够呛…… 循逃也罢,循往河西也罢,全都是临时起意,李承志想找个人请教都没机会。 李松倒是提说过河西道人少,问他有多少,李松也没个具体数字,只说至多也就是关中道两三成。 两三成? 关中五州光是明户就有近两百万口,河西便是只有两三成,再加上隐户,也有七八十万了。 够了…… 张敬之倒是暗示过他河西人少,但那都是李松遁走之后了。 李承志也更没想到过,能少成这样? 整个河西的人口加起来,竟还没有泾州的一半多? 路过金城郡的时候,李承志才知道,眼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