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章 年少慕艾 (第2/2页)
猛的往一侧一偏头,差点将一口酒喷他脸上。 李承志臊的满脸羞红,脸都紫的快成茄子了。 好在只有他与张敬之二人,这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他非一头钻进地里。 “无妨无妨……”张敬之连连摆着手,“年少慕艾,人之常情……” 敛了敛神色,张敬之又悠悠说道:“原本,我是准备让京墨守够百日,就除孝的……” 百日除孝? 李承志心里一动:“可行?” “有何不可行的?便是汉时,还有皇室夺情嫁女的!” 意思是更何况纲常礼法几近崩坏的元魏。 张敬之看着李承志:“但张李两家虽非名门,却也是士儒之家,该守的礼法,还是要守的。所以,想要京墨除孝,还不会被士族嗤笑,就得有个由头……” 李承志期翼的问道:“比如?” 看他这副模样,再听这“比如”二字,张敬之差点没绷住。 觉的好笑的同时,他也止不住的一阵欣慰:可见李承志多么喜爱京墨。 也不枉我张奉直如此劳心费力,尽心竭意的帮你谋划…… “比如,便似我这般夺情起复,若是有上官诏令,令京墨除孝,我身为臣吏,自然要以身做则,不能抗令……” 李承志恍然大悟。 张敬之说的是大魏婚律:女子年十四以上未嫁者,官府赐婚,家人坐罪…… 但因元魏朝家法与皇权并重,所以一般没有钻牛角尖的地方官这么较真,把因丧守孝而误过婚期的女子拉去赐婚。 想也能知道,这个年代,有多少普通人会把礼法当回事? 会谨守礼制守丧的,百分之百是士族,没哪个不开眼的会去触霉头。 但真要有这样的诏令下来,说不得就有人会遵从。 便如眼看张京墨年岁越来越大,再守下去,给人做妾都会被挑三拣四的张家…… 李承志心中大喜,转着眼珠问道:“奚镇守够不够?” “哪用的着劳烦奚镇守……杨……嗯?” 听李承志竟想请动奚康生,张敬之顿时失笑,本想说哪用的着这么大的官,杨舒就够了。 他只是张京墨的叔父,而且祖父张炜还健在,这诏令,自然会下给已荣休的父亲,杨舒这个郡丞就够了。 但话到了嘴边,却被他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李承志的意思是,他要去求? 这是有多心急? “有心了!”张敬之微微一叹,沉吟了好一阵才说道,“之前我之所以犹豫,就是怕折了你的锐气。此时看来,还真没有料错……” 折了锐气……张敬之竟怕自己会深陷温柔乡无法自拔? 自己这叔外舅想的有些早了? 我李承志怎会这样的人? 再说了,有李松等人在屁后面撵,日后说不定还要加一个张敬之和李始贤,哪会给他这样的机会? 李承志一声轻叹:“司马多虑了……” 聊了几句,大致敲定了此事,许是酒劲上来了,李承志不知不觉间睡了过去。 这一觉,竟睡到了下午时分,马车早已过了泾阳,离朝那城已不足十里了。 李承志站在车外,看着远处绵延千里的陇山,竟似恍然一梦? 两月之前,诛杀索思文、江让之时,又何曾想过会有今日? 听到不远处传来阵阵喝斥声,李承志举目一看,李睿正在和一个白甲军将争执着什么。 再往周围一瞅,不知何时,车驾四周竟突然多了许多白甲骑兵。 若不是那甲时不时就会随风飘动,李承志还误以为李松的人偷跑回来了。 多出来的这些,其实都是暂时移驻于朝那城外的那一旅甲卒和两营辅兵。 定然是斥候巡探时,撞到了李承志的白甲亲卫,便猜到李承志定然在车驾里。 他们想要见礼,但李承志在睡觉,李睿自然不会放行。 李承志有些欣尉:虽已非战时,更无自己管束,但即便是辅营,白甲兵的军纪并没有涣散,依然严守军律,将斥候派出了二十里之外。 不然辅营统帅不可能早早等在这里。 那是张信义,张敬之的堂侄,过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李承志的堂舅兄…… 他轻叹一声,朝身边的亲卫招了招手:“告诉张信义,让他好生收拢兵卒……我在司马府里等他,就不入营了……” 竟然过营而不入? 张敬之嘴唇微微一动,不知想说什么,但话到了嘴边,又让他咽了下去。 他很清楚,李承志在避嫌。 何止是不入营? 一旅白甲甲卒,四旅白甲辅兵,差点就让李承志给解散了…… 为免后患,随李松循走的那四营,一半以上都是李承志大败李文忠之后整编的俘虏,小半是李宋两家的乡壮,及一部分僧壮。 所以剩下的五旅士卒,几乎全是朝那籍的乡壮。 按李承志的设想,便是从稳定朝那县民生的角度考虑,这五旅士卒都是要就地解散的。 但不管是奚康生,还是张敬之和杨舒,却没一个人答应。 开什么玩笑? 如此强军,是说解散就解散的? 你李承志不要,有的是人要。 奚康生想要充为州兵,杨舒想充为郡兵,张敬之则在头痛,整个朝那县才有多少丁壮,若这两千五百兵卒全被征召成了官兵,朝那县又该怎么办,地还种不种了? 再加李承志封赏还没下来,说不定就会封为带兵的军将,到那时谁也不用争,自然还归李承志统属。 所以几相一叠加,这两千五百兵的去向就先被搁置起来。 还是李承志亲自找奚康生分说,说士卒思乡心切,能否移驻至朝那城外。 只要不解散就行,奚康生自然就答应了。 这也是此战之后泾州戊卒、青壮折损近三成,但奚康生依旧有底气让高平镇军撤出萧关,换由泾州州兵来驻守的底气所在…… …… 十里之距,转眼便至。 看着不远处那巍峨如山的白甲军阵,李承志心头一热。 “张信义这混账,都说了不见……” 嘴里骂着,李承志心忍不住的心里阵阵激荡。 这全是……我李承志的兵…… 明明是朗朗晴空,却仿佛炸起了惊雷? 只听“咚”一声震响,五旅士卒齐齐的一敲胸甲,齐唰唰的跪了下去,齐声暴吼:“大帅!” “大帅……” “大帅……” “大帅”…… 就如山崩海啸,一阵阵回音,飘荡在雄城、山岭之间,久久不息。 一时间,竟好像再听不到半丝多余的杂音,就连山风刮着旗帜飘展的声音,都被压盖了下去。 即便再镇定,再矜持,李承志还是不由自主的红了眼眶。 他也知道,今时已不同往日,这五旅士卒已是板上钉钉的官兵,他李承志也已是名符其实的朝廷命官。 再叫大帅,就很犯忌讳了…… 但李承志还是忍不住跳下马车,朝军阵走去。 爷爷一手带起来的兵,凭什么不能见? 去他娘的避嫌,去他娘的忌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