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二章:战和既定 周天一柱 (第4/5页)
陈煜急不可耐,催促道:“快试试。” “是。仕虎,发令。” “遵命。”焦仕虎手执火炬,连连发令。远眺对面上头,上面的军士快速下山。焦仕虎,手握一个腕粗的木棍用力下压,用无数根牛筋缠绞而成的弓弦在吱吱声中慢慢收紧,最后他大脚在弩机旁的一个巴掌大的金铁机块上用力一踩,只听“崩”的一声巨响,粗大的箭矢倏然射出。 顷刻间,刺耳的破风声响彻宫殿,巨大的后坐力瞬间解下,几人感觉脚下的大地都为之一动,众人禁不住浑身一颤,耳中嗡鸣不绝,身体不自觉地后退两步。还不待反应,只听远处响起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转头一看,发现对面山头上巨石滚落,烟尘四起。 片刻后,待烟尘渐薄,就有军士奔上那边山头,把被风压尘土熄灭大半的火炬重新架起。再细看是,对面山头哪里还有方才的半点模样,巨柏拦腰折断,箭矢插在山头的石壁中,没入其半。箭矢周围全是牛羊的碎尸残肢,却无一块可辨别完整,惨状如被猛兽撕咬,又像被群象踩过。 几人愣在当场,两山之距少说也有二三里,寻常弓箭不过射数十步至百步而已,便是力士挽强弓,能至百二十步者已然凤毛麟角。如此数里开外,一箭命中,此穿云阳戢射距之远、威力之巨,堪称旷古绝今了。还在几人愣神之时,同为军中之人的冷仑率先发声:“有此神弩,哪怕十几架,何敌不可灭?” 众人骇然点头,心中无不翻起巨浪。还不等同声应和,就听焦仕虎昂首抱拳道:“回禀陛下,诸位大人,大将军命末将等与工匠们日夜赶工,此时制成已不止百架。” 众人面面相觑,尽皆默然变色。如此惊世骇俗的强弩,恐怕一箭便将甲舰射穿,何况普通军士兵马,在它面前,脆弱得简直如齑粉豆腐也似。 “好!”陈煜高声喝道,已近古稀的脸上竟然兴奋得像个顽劣村童。 袁公昭环顾几人,目光中无半点冷厉,却直看的几人遍体生寒,最后他目光落在陈煜身上,抱拳道:“上有圣君,下有诸位大人之睿智勇武,再加上这等神物凶器,凡我军到处,定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陛下圣明,公昭将军神武。”几人高声附和。 几人商定后,便领命退去,独留陈煜与袁公昭君臣二人挽臂并肩下山。冷月之下,夜里山中鸦啼蟋鸣,幽静至极。 “臣请陛下赎臣欺君之罪!”袁公昭道。 陈煜面露疑色,“噢?难道方才的都是假的?” “那倒不是。”袁公昭说:“回禀陛下,穿云阳戟的确已经制成,但是因为箭头用料与寻常箭矢不同,还有就是弓弦也要求甚苛,所以其实真正制成的只有十六架。若是加上失败的和用料不足现仍残缺不堪用的,勉强才可算百架之数。” “怎么个难法?” 袁公昭答:“回禀陛下。因这穿云阳戢极如电闪,普通毛竹或是木材所制的箭矢,要么在发射一瞬便被巨力崩碎,要么便是因为太轻在半空便失准飘逸。臣等试过全用金铁制箭,但是精铁太重,射程不远。普通俗木又难以得坚韧和准头兼全。如此试了百余种木质,最后用了百年生的黑铁木才行,但是此等木材难寻难觅,极为珍贵,便是在士绅望族之中恐怕做棺材也舍不得用。这还只是臣列举的一个难处,所以穿云阳戢属实珍贵难制。或许当年王玄策半途弃稿,恐怕多半是料到了这其中的不易之处。” 陈煜深吸一口气,沉默片刻,叹道:“能制成,已是难得。但,爱卿为何虚报?” 袁公昭道:“因为我想让那几位同僚看到,让他们知道陛下无论做什么,都一定可成。陛下会威慑利诱幽州将领豪绅,李易又岂会闲坐待毙。自臣领兵在外,臣什么敌人都不怕的,尤其可惧的,就是长安朝廷内的jianian臣诽谤,离间君臣,祸患忠良。臣让焦仕虎虚报数目,便是断了他们的游移之心,在生死胜败面前,什么金银美色权力诱惑,都不能动摇其心。当然,如果没有,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无论如何,都是欺君,请陛下降罪。” 陈煜沉思片刻,低声道:“公昭所为,不谋私,不夺利,乃是为国为君。朕免你们欺君之罪,需要什么东西,尽快列出名目给朕,朕会命各州各郡速速筹集,朕要你们戴罪立功,一年之内务必补足百架之数。否则,若是因此贻误战机,到时朕必治焦仕虎欺君之罪。” “臣领旨谢恩。” 二人行将山脚,谷内千帐若繁星密布,将长长的山谷点缀得如一条天河。 袁公昭似在犹豫片刻后,说:“陛下,臣来时路上,抓了一个口出辱上之言的人,拷问之下,发现是原青州太守郑怀林的内侄,臣已经压在山下营中,请陛下亲自发落。” “什么辱上之言?” 袁公昭面色难堪,“辱上之言,无非尔尔,陛下无需知其详,按律法办了就是。” “槐荣,你说。这一路上溜须拍马的,朕一个没见,到时想听听青州有什么辱上之言。” “回……回禀陛下,最近青州有人传一首歌谣。”槐荣和焦仕虎本来并肩吊在后面,这一问顿时让他头疼,“老奴不知公昭将军所说的辱上之言,是否是这件事。” 袁公昭点头,“正是。” “什么童谣。说来听听。” 槐荣沉思片刻,缓缓道来:“歌谣说,仙鸾出云州,羽洁世未染。清骨昆山玉,气香宇外兰。芙玫于独专,莺燕尽相惭。药山结云雨,金池蛟龙翻。遽然风雷至,云散金池暗。铁甲舟并舟,旌旗帆连帆。浴血长河长,冤灵千万千。身如凝冰碎,魂似余灰散。旦夕耿耿怀,春秋无展颜。谁有回天术,可将乾坤挽。” “什么歌谣,是那两个狗东西让人传来恶心朕的。”盛怒之后,陈煜忽然驻足,望着夏夜中似星河般的山谷,昏黄的双瞳中微光闪烁,他沉默良久后,自吟般地说:“何愁青云路,疏星点天河。当年朕少年继位,虽有令尊和宋师辅臂左右,但朕彼时身小体矮,只能望其项背之伟岸,心中惶惶难安。先帝早识爱卿之财,临终之际,以此句赞爱卿。他说,朕为天河,卿为星耀。扶幽宫之乱中宗亲蒙难,之后朕又错信李重庭,亲纵一虎,以致今日之患。这些年,朕时时悔愧难安。多少年啦,没人敢在朕的面前提‘扶幽宫’或是‘唐依依’三个字,但是朕知道,好多人心底都埋怨朕。朕心里清楚,朕不怪他们。” 说话间,他转头定定地看着袁公昭,格外严肃地问:“公昭啊,你我人前为君臣,人后如兄弟。你说,朕会像商幽王一样,成为亡国灭族之君么?” 此问如霹雳惊雷落在脑中,袁公昭赫然一惊,与身后不远处的槐荣对视一眼,槐荣自退两步望向山林,袁公昭沉吟片刻后摇头道:“不会。” “何以见得?”陈煜自嘲似地笑了笑,“普天之下,敢在朕面前说真话的人,不多了。你倒是说说,怎么就不会。” 袁公昭道:“幽帝之灭,一在于荒废军政,皇权旁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