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5回 先遇师兄伤离别 再访同学话重逢 (第2/2页)
工厂是新成立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基本都很新,干起来也很顺手。同事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完成工作兑现绩效,勾心斗角的事儿比国企少了很多。正是由于工作舒心,回到住的地方能自己做饭,因此二人用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变成了黑白双胖子!毕建听到这里插了一句说:“师兄,你说的你们这里那么好,那还缺人吗?”这也是我们想问的,因为我们也觉得666的工资实在是太低了。王鹏说:“现在的确是缺人,尤其是你们这些电缆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可你们还没有太多工作经验,别着急,明年这个时候你们就来。”赵刚点头称是,他补充说:“虽然民企现在看起来哪里都好,可是却没有国企稳定,也许一步跳出国企也就注定了漂泊,你们可得想好了!”李华这时扶了扶黑框眼镜说:“我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稳定不赚钱有个蛋用?漂泊能赚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大家纷纷点头,夸赞李华真是言之有理! 我们问赵刚差不多了,赵刚又问起了我们的情况。由于其他人的工作与当时预期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赵刚都不怎么关心。唯独听到我真的调入了经理办公室的时候,赵刚师兄皱起了眉。他咂嘴摇头的说:“小关儿啊!要说你现在这个工作吧,我真是不太好评论。从我们干技术的人角度讲,你放弃专业真是忒儿可惜了!不过,你在领导身边好好干,说不定能有很好的发展!”毕建听到这里不爱听了,插了句嘴说:“咋还说不定有发展呢?小关现在领导的身边工作,将来肯定有发展啊!”赵刚依旧皱着眉说:“你没听说过伴君如伴虎吗?小关儿的工作不好干,露脸和现眼是邻居,成功和失败也许就在一瞬间呐!”这些话过去了那么多年,就算今天细细思量都颇有道理。我工作十七年来可谓兢兢业业,勤于业务,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白,不选边不站队,始终把为职工群众服务牢记在心上。即便如此,我都没有逃脱不站队就站错队,清者自清却成为领导眼中钉的悲惨命运。这些不断反转的剧情,皆在后文书详细交代... 我们几个人在赵刚师兄那里聊了将近两个小时才依依不舍的散去。因为,赵刚和王鹏师兄中午还要去参加公司组织的足球比赛,所以就不能和我们一起吃饭了。和赵刚师兄的这一次短暂的重逢,转眼间十七年过去了,在这十七年里我们再未见面,也不知道赵刚师兄现在过得怎么样?正如我开篇时所说的那样,这么多年聚散离合我看的太多太多。但是,我和每一位朋友的友谊都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一片天空。我会用文章回忆,会用鼠标和键盘为你们送行,《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犹如天边的一颗星,含泪送别你们远去的背影.... 按照于波同学原有计划,和赵刚和王鹏师兄聚会之后,我们要到他们同学那里蹭饭吃。我问于波:“你们同学住哪呀?”于波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了一张纸看了看说:“好像就在这个小区,我们现在就去...”毕建这时一下子把我们拦住了说:“咱们五个大小伙子去蹭一个小姑娘的饭吃,是不是有点不厚道?咱是不是买点啥?”大家一听,都纷纷向毕建竖起了大拇指,李华更是兴奋地跑了过来搂住了毕建说:“小毕呀,我认识你半年啦!你就说了这么一句明白话呀!”毕建翻着眼睛看了看李华说:“我现在还想做一件正确的事儿!”李华更来劲儿了,嬉皮笑脸的问毕建:“啥事儿?”毕建过去用手钩住了李华的脖子说:“削你呗!”哎...我们这哥们几个,不管走到哪里,嬉笑打闹是少不了的。我们走出了小区,不远处就是个菜市场,我们去买了五斤排骨还有两斤豆角,我们就算蹭饭也得自带一个菜吧?买好了排骨和豆角,我们拎着又回到了这个小区。看来,这个民企好多人都在这个小区租住。按照于波的地址,我们很快的找到了这位女同学的家。于波敲了敲门,里面很快就给打开了。这个女同学与我和毕建是东北老乡,由于大学时专业不同我们不认识。她叫方晓怡,个头中等,白白净净为人热情。看到了刘山、于波、毕建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是大学四年的同班同学嘛。她好像也认识我,对李华却不太熟悉。看我们还拎着东西,她对于波说:“老同学,你们怎么这么见外啊?”刘山说:“这哪是见外,我们来看你怎么也不能空着手不是。”李华明显不耐烦了,他一捅毕建说:“你给我和老关介绍一下呗,我们还不认识呢!”毕建说:“这是我们的同学,我们班的大美女,方晓怡,以后你俩就叫小姨吧?”李华不管那个,伸出手来主动和方晓怡握手说:“小姨你好!”我挺尴尬,我也得叫小姨呀?李华说完了,我结结巴巴接着说:“小……小姨夫没在家啊?”方晓怡笑了,笑容是那么灿烂,她跟我说:“关宇,我认识你,你不就是《多情郎》吗?这些人儿里我看数你最坏吧!”李华这小子真是典型的见色忘义,她冲着方晓怡一挑大拇指说:“哎呀,美女智商就是高,他就是个坏银!”于波看我们俩和方晓怡一见如故,翻翻眼睛好像想起了一件事儿。不善言辞的于波打断了我们的谈话,向方晓怡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