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八十四、什么也不能阻挡我回家 (第3/3页)
江面拉开了四五米距离。这一点并难不到小分队战士们。不就是爬绳嘛!他们早就训过这个科目。于是,三个人脱离开绳索,四肢紧紧缠在绳子上,一纵一纵地向前运动。他们一上岸,立时便有几个战士跑去接应。三个人这才平安地过了江面。 趁着敌人慌『乱』之机,吴江龙和贺晓两人丝毫不怠慢地抓住缆绳可着劲地向对岸游。 现在吴江龙什么都不管了,他知道对岸有自己的战友,因此便不管不顾了,把身后的事想的特别明白,甚至是连想都不想。他就不信,对岸有那么多中国军人,还有我军的炮火,就封不住背后的敌人。 吴江龙一边向前游着,还在心里呼唤,“弟兄们,可着劲地打啊!千万别心疼你们的子弹。” 眼看着,吴江龙和贺晓一阵扑腾之后,两个人就到了江心。 背后山坡上武良夫突然发现山下的枪声没了,便觉不对劲。找了一处不易被炮火炸到的地点向下观察,这才发现吴江龙和贺晓也爬上了缆绳。心想,“这不了得,他们要是也过江了,我还抓谁去。”于是,他用枪顶着几个越军下山去阻击。 这几个越军刚一出来,没跑多远,便被对面的子弹给阻了回去。 别看李森他们也挨炸了,但是他们并不敢离开江岸,就是炮弹落在头顶上,也要把敌人给堵回去。 两下里的大炮朝着丛林里『射』了一会后,突然炮弹转移了,不是炸向他们,而是分别飞向了两军的炮阵地。 只见炮弹转了方向,在很远的地方开始对『射』。 本来是双方引来的炮火掩护,现在却变成了两国炮战。 也真难为这些炮兵了。他们本来是平安无事地发『射』着炮弹,不知怎么得,也不知是那一方先开的火,对敌人的炮兵阵地进行了炮反。 有来不往非礼也!于是乎,炮兵开始打炮兵。 两岸的炮火一减弱,双方的步兵又从林子里冒了出来。 武良夫便带着人一边往山下冲,一边呼喊着朝江里『射』击。 他们想把吴江龙和贺晓消灭在江里。 敌人想这么干,李森这一头自然不会同意。于是,我军的这一方,所有轻重武器一齐开火,对敌人施实火力压制。 从七九年过后,我军的兵力兵器,作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越军则不同了。他们经过七九年这场战争后,国民经济几乎快要崩溃了。别说是什么经济建设,就是吃饭都成了大问题。以前,有我们供枪供炮,外带着还管吃管喝。因此,有足够的家底够他们造的。可是现在不同了。经过这场大仗,我们不仅拿回了属于我们的东西,而且,他们北方的许多重要基地几乎全部被毁。没有了我们支援,光靠苏联老大哥又能给他多少。因此,此时的越南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都比中国差了老大节。 何况,中国自一九七八年的改革开放后,政治、外交、经济等等方面都取得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进步。随之而来的,军队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实惠。军队有了钱,自然而然的装备也进行了改良,更何况还有七九年的经验教训。这时再与越军对抗起来,估计他们不会再占什么便宜了。 在这种背景下,李森的部队当然要胜过对面的越军了。 武良夫的部队几次冲击都未能凑效。远远的用火力攻击,对吴江龙和贺晓危害又不大,如果再不阻止住,那吴江龙与贺晓可就真的过江了。 “砍断绳索。”武良夫急的大叫。 一个特工不知从什么地方找来了板斧,在其他敌人的火力掩护下,做着各种规避动作,不一会便到了江边。 这边李森发现敌人企图后,连忙调过一挺机枪,专门压制这个越军。 武良夫见这名越军到不了江边,急忙命人扛过火箭筒来。 武良夫接过火箭筒,瞄向对岸,朝着我军机枪来了个超远距离『射』机。 “*打出四十五度角,保持了最大『射』程,不但飞过了江面,而且直奔机枪手而来。 “轰”的一声,*在机枪阵地上爆炸。 机枪顿时哑了。不但他哑了,跟前的几支步枪也不响了。 趁着这个功夫,那名拿着斧子的越军紧跑几步来到江边,挥起大斧子,狠狠砍向那条缆绳。 缆绳是用藤条拧成的,就是不砍,在吴江龙他们连续的折腾下早就承受不住了。何况又被人来了这么一下子,它焉能不断。 缆绳一断,整个身体向蛇一样快速朝着江里缩回去。不仅它进了江,吴江龙和贺晓两人也随着被江水吞没。 看到吴江龙和贺晓被江水吞食的身影,武良夫笑了,“mama的,让你们跑。就是到了家门口,我也让你迈不进腿。” 正在他自鸣得意时,忽然发现掉进江里的两人又从里面浮了上来。而且正抓着那根绳子向对岸快速游动。 武良夫急了,他还想用*把两个人消灭在江里。于是,连连又发『射』两枚。 幸运的事,只能有一次,多了就不叫幸运,更不叫巧合。这一回两枚*无论如何也够不着了。 李森这一边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能任凭武良夫为所欲为。一见之下,命令所有火力全部朝着武良夫开火。 “哗”一片弹雨一样的子弹『射』过来,顿时便让武良夫没了踪影。紧接着,敌人的枪声也弱了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