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6.还富于民 (第1/1页)
公元945年,农历六月初五,姜明率军返回儋州,他没有直接返回肇新寨,而是乔妆成普通人,带着祁斌去了城外的各处修路现场视察。 革命军占领全岛后,立马调派俘虏、发动百姓修整儋州到各县城的官道,将路面拓宽至10米左右,海南的海岸线以平地居多,道路修整并不困难,用的材料主要是三合土。只见儋州城通向辖下县城的道路旁边,到处是忙着挖土、挑土、夯土的百姓。 “请问大伯,怎么你这么大年纪也来修路啊?”来到修路现场,发现除了工地上有许多青壮外,还有妇女和老人,姜明便走到一位正在挑土的老人,问下情况。 老头看着五十来岁,虽然满脸皱纹、头发斑白,仍看着精神奕奕,身体硬朗。听到姜明的问题,将挑担放下来,说道:“革命军雇佣咱穷人修路,每天给20文的工钱,还管饭。现在农活也不多,俺全村能干得动活的人都来了。” 说完,便用手指着周围干活的百姓,确实男女老少都有,告诉姜明这一段路是他们村的百姓在修。革命军修路是承包制。每100个劳动力负责一段,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老人和妇女算半个劳动力,当然工钱也只能领一半。 老头见姜明和祁斌都是文人打扮,看着也挺和气,便与他们聊了起来。从聊天中,姜明得知他家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女儿都嫁了人,只有大儿子娶了媳妇,被南汉抓去了前线打仗,目前生死不明。 老二刚满二十岁,由于家里穷,到现在还没娶媳妇。古代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就该成亲,二十岁还没娶老婆,一般都是穷人。老三只有十四岁,今天也来修路了。 “为什么不来干活呢?这里包吃包住,还有工钱,我和两个儿子每天净得50文线,一年就能存到。。。”老人家显然没有学过算术,一下子停住了,然后道:“反正够给老二娶媳妇了,就是不知道革命军会修多久的路?” 姜明拍了拍老人家的手臂,轻笑道:“放心吧,老人家!革命军不但会一直修路,还会修桥、修坝,到时候你们农闲的时候,都能有活干。” 老头离开后,祁斌拱手问道:“听闻革命军并未向治下的百姓征税,修路、建城都是雇佣百姓做事,祁某好奇督军为何说将来会一直修路?没有税赋,修路钱财何以为继?” 革命军暂时还没有颁布各项律法,都是苏佚他们看着办,实际就是参照大唐律,其中最重要的收税制度也没有出台。不是姜明忽视了这项工作,在他看来,法律是神圣的制度,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既然出台了,就不能随意更改。 贸然颁布法律,又可能会束缚姜明的手脚,进取天下的时期,必须大权集于一身,才能快刀斩乱麻,破开一切障碍。所以,革命军暂时还没有相应的税法,也没有对百姓征税。 姜明摇了摇头,道:“第一,革命军地盘小,从百姓身上能收到几个钱?而且会降低百姓对革命军的好感;第二,革命军只是暂时不征税,等时机成熟了,自然会征税;第三,革命军虽然不征税,却并不缺钱。老百姓有了钱,就会娶媳妇、盖房子,砖石、水泥都要从工厂里买,盐铁现在也是专营的,都是赚钱的买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