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九章 进击潼关 (第1/1页)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三百五十九章进击潼关就在马超这一路进展顺利,连续攻克了雍县、陈仓以及武功一路,击败了张绣和华雄的两路部队,并俘虏了华雄这个昔日董卓麾下的宿将,取得二连胜,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右扶风的土地的时候,另外两边的战场上,也是进展顺利。 高顺、徐荣二人,各自统率的部队大概也在7000人左右,他们二人从安定郡和北地郡出发,一个的目标是左冯翊,另一个的目标是右扶风东北面以及左冯翊西边的那一片土地。 二人的行进路线上并没有特别重要的城池,相对于渭水河谷而言,战略位置也没有那么重要。所以说,关中诸将在二人所行军路线上布置的兵力,也没有那么多。 所以,这两路部队的进展就更顺利了。在这么些日子之后,他们也已经按照之前的战略计划达成了原先的目标,此刻也已经给马超发来情报报捷,就等着是否要三路大军会师,一起前去攻克长安了。 不过,是否攻克长安,可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毕竟在长安附近,可是有着如今的关中几方势力和关中诸将在驻扎。 这些人的能力不俗,士兵虽说皆为残兵败将,但加起来也有2万左右,在数量上与他们不相上下。若是这些人狗急跳墙,拼死一击的话,马超就算是能胜,也是惨胜。而且,破釜沉舟之下,敌人究竟会爆发出来多强的力量,这是谁也难以估计的。 再说了,他们的目的本就是让敌军内讧,然后消耗敌方的实力,怎么能够因此而过度快速地行军,从而使得敌军联合的步伐加快,一致对外呢?这是不理智的。 再说了,按照马超现在的推算,在洛阳朝廷负责的东线战场上,潼关之战的结果也应该快要出来了。而到了那个时候,他们根据关中各个将领的反应以及出兵动向和布置,才是做好下一步军事调整和行动规划的最佳时机。 而如今这个时候,就只需要做出三路大军驻扎的姿态就好了。他们目前的目的,是占据三分之二的右扶风和一半的左冯翊。如果可能的话,就由马超作镇武功,虎视眈眈地与敌军相对峙。 而高顺、徐荣两人,则是分出一支部队,前去平定了左冯翊北边的大片领土之后,再形成合围之势。但是也不必逼迫过甚,只是驻扎在原地,静看关中诸将的反应和应对即可。 …… 而就在马超这边取得了不少战果,积极调整自身的军事部署和下一步的行动战略的时候,在另一边,洛阳朝廷也早已经收到了马超派人送过去的军事情报,知道了在潼关外面居然有着这样一条偏僻的小路,能够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以奇袭之策攻下潼关。 虽然说这个计策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但是,有了这个策略之后,趁着敌军不注意,他们就至少有七成的希望可以攻下潼关。而只要能够攻下潼关住,那么,他们辛苦一年作战的种种付出就可以得到补偿了,这无疑是是极为重要的。 对于朝廷而言,若是能够得到关中,他们麾下的地盘和人口就会大幅度扩展,而他们的大后方和战略优势也会大大增加,不然的话,近年来的劳民伤财和大兴部队就变成徒劳无功了。 不管是皇帝还是各位大臣,对于这个消息都感到极为兴奋,他们在简单地协商之后,当即派人快马加鞭,将这份情报紧急传送于潼关之外的卢植和鲍信两人,让他们依计行事,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措施,调整己方实力后,一举攻克下潼关,务必要给敌人一记重击。 而卢植和鲍信在得到消息后,也是极为高兴。纵使他们两人本事不凡,但在面对极为险峻的潼关之时,面对着敌军兵力并不比他们逊色的时候,也有些无计可施。 纵使他们有着天大的神通,而且也差点数次攻入潼关,但每次都是差之一线,二人最终对于潼关也是无可奈何。照现在这个局势下去的话,他们攻克潼关的希望,可以说是非常渺茫的。 如果事实真的是那样的话,那么他们两人不就要承担出师不利的责任吗?现在有了西凉马家从那边发送过来的当初他们攻克潼关的路线图,得到了这样一条潜藏的道路,卢植和鲍信对此都是极为满意的。 他们二人双目一对,也不用协商,当即就下达了暂时缓下对于潼关攻势的命令,准备养精蓄锐,等待一段时间之后,按照这副地图上的路线,派出一支偏军袭击潼关后方,前后夹击,一举攻克下潼关。 潼关之内的郭汜,在见到敌军终于暂缓攻势之后,也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别看对于卢植、鲍信等人而言,攻克潼关已经属于基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对于城内的多数人来说,一日一日的坚守城池,对于他们而言也是压力极大的。 尤其是近日又传来了关中内讧的消息,对于郭汜麾下部队的军心和战意都是一个极大的影响。 就在郭汜觉得自己是不是要放弃潼关,进入关中,也参与一把最后的疯狂,争夺一下关中的权力的时候,多年来董卓对于他的优厚待遇又让他迟滞了这个计划,决定在这里继续坚守,能够多守一天是一天。 而且,他也已经派出了信使,严正警告长安附近的那些人,一定要团结一致。不然的话,他们关中就等着被外人给灭掉吧。 毕竟,郭汜和潼关之外的卢植打交道已经有了接近一年之久,自然也知道此人的本事非凡,虽说这老家伙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一两年、两三年之内很可能就会死掉,但是在他没有死掉之前,对于关中而言,依旧是个极为巨大的威胁。 若是潼关失守了,己方没有了山河之险来抵挡敌军,那么,在敌方高超的军事指挥水平之下,关中兵马恐怕是敌不过他的。 就算是负隅顽抗,也最多只能占个两败俱伤,而面对两败俱伤的他们,西边的马家军又怎么会放得过他们呢?所以,潼关是一定要守住的。 郭汜正在潼关之中忧心当下的战事,却忽然听斥候来报说,敌军已经缓缓褪去,暂时停止了对于潼关的攻击。他不由得心中大为疑惑,今天明明还不到中午,敌方开展攻击还不到一个时辰,远远没有抵达士兵体力疲惫的时间点,为什么敌军后却忽然不战而退了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