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神马孟起_第三百五十八章 二连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八章 二连胜 (第1/1页)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三百五十八章二连胜当精心准备而来的马超军,面对着士气低下,人心涣散,战斗力参差不齐的张绣的兵马时,又是以一敌二的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的胜负就毫无悬念了。

    虽说张绣拼死抗战,甚至是因为之前在战场上屡次战败给他带的羞愧感,以及他的叔父张济多次为他打开后门,但是他却没有把握住机会,好好表现一把自己,这过往的一桩桩、一件件都刺激了他,使得他超常发挥。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他表现得再怎么优秀,也终究只是个人之力。想要以个人之力,一改整个天下大局,改变两支部队之间的战斗结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在他的统率下,雍县城内的守军,也就是没有在当天便把城池给丢掉,而是多守了一天。而在第二天,雍县就在马超所统率的7000精锐部队的攻击之下,就这样失守了。

    张绣虽说有着玉石俱焚,不肯再后退一步、战死沙场的觉悟,但是,他身边的数十名亲兵还是于是军令地直接架走了他。

    开什么玩笑,张绣若是还在的话,他们这些人以后还有一些向上爬的机会。虽然说有些遥远,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但如果主将张绣死了,他们这些主将身边的亲兵,就只能去别的部队麾下做些最基层的士卒了,那个时候的待遇,和现在相比可是天差地远。

    而且,因为他们曾经为别的将领所栽培和信任过,进入了新的部队之后,想要重新得到信任,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关中之内各自为战的情况下,他们作为张绣的亲兵,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张绣的个人烙印,想要再重新投入到别的将领麾下,别人愿不愿意收留,都是个问题。

    所以说,张绣尽管是有着战死的觉悟,可惜他的士兵却以为他的安全着想为由,以卷土重来、卧薪尝胆为由,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由,将他给架走了。

    而马超对此,也不急着追击。毕竟,经此一战后,他的部队就算是再怎么小心谨慎,也难以避免被敌军发现他已经攻入关中的事实。

    而且,其他两路部队,想必此时也已经找到了他们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在搞一场类似突袭的出人意料之外的战争,就很难了。

    所以说,他一边挥手下令,让士兵们进城休整,另一边则是派人去劝降陈仓之内的士卒。

    他马超在西凉数年,除了霍霄一个人之外,也并不是没有在董卓军中安插下其他的棋子。其中有一名校尉,其实也算是马超收买的人。

    说是自己人,其实这个人只是曾经在马腾麾下任职过而已。只不过后来由于部队分散,投降了董卓。

    而现在,由于董卓已死,树倒猢狲散,关中之地诸将内讧不已,乱战不断,这个好歹是之前和马家有过一段共事时间的武将,在看到马家如今这个蓬勃发展的局势之后,倒向马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马超在此番前来之前,便曾经手书一封,给予了这名校尉,想要和他再次团结在一起,共同征伐这天下,一起享受荣华富贵。

    而这名校尉在思忖了半晌之后,最终也是答应了马超的条件。就这样,驻守陈仓的一千名守兵,在这名校尉的带领下,也纷纷投降了马家。

    至于说这其中会不会有死忠于董卓,或者死忠于关中其他将领的,始终不愿意投降马超的士卒。这个问题很简单,毕竟,这个校尉能够被独立在张绣之外,镇守陈仓一关,说明他的能力和威望还是可以的。这支部队也必然是具有一定的私人性质的。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军中谁对他不服,谁对他比较忠诚,他自然是了解的比较清楚的。如此一来,搞一出类似于鸿门宴的把戏,将那些不服从自己的中层将校全都干掉,将剩下的人召集到一起,宣布自己要弃暗投明,归向马家麾下,自然是比较容易的。

    在清除了内部的反对势力之后,他自己就是一言堂了,而这些士兵在见到董卓一方式微,马家势大之后,自然也有着投靠马家,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心理准备了。

    在这种情况下,众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一千人马里面,至少有了800多人最终选择了投靠马家。而靠着这些人得以重新补给的马超,将在之前一战中所损失的人数几乎尽数地补给了回来。现在,他麾下的人马大概也有6500人左右。

    这样边打边收编的办法,真的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主意,一方面可以不停地降低对方的人数,另一方面则可以减少己方的战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而一天之后,匆匆忙忙逃离到下一座县城的张绣,带领着自己的残兵败将,在听到陈仓守将已经投降了马家之后,也不由得一口逆血喷涌而出,气得差点晕了过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