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九章 汉室宗亲 (第1/1页)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二百四十九章汉室宗亲在整个大汉王朝,汉朝宗室,都拥有着相当强大的力量。 当初,汉高祖刘邦打下天下,稳定了天下局势之后,就曾经与各大开国功臣、王公贵族、各方势力首领约定过一个在后世很出名的白马之盟。 白马之盟的具体内容就是,非刘氏不得王,非军功不得侯。 简单来说,在汉代这个古典军事帝国,没有军事功勋,是无法被封受侯爵的。 毕竟,秦汉时代的爵位,本来就是所谓的军功爵制,既然是军功爵制,那么爵位自然与军功挂钩。 若是其他低一点的爵位,还会赠与和分配给那些功劳比较大的,在其他方面发挥了不小作用的人。但侯爵这样的高端爵位,就只能赐予有军事功劳的人了。 哪怕是军功爵制的改革者商鞅,之所以被封为侯,也是因为他率军和魏国打了一仗。 虽然说商鞅的军事能力算不上多强,但奈何秦国的军事力量比魏国强,而商鞅又使用了一些计谋,所以在战场上获得了一场大胜,从而取得了侯爵。 因此,在汉朝,文官想要取得侯爵,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是一般都是那些文武双全的人。 比如说,东汉末年的卢植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不仅是被称为文有三君,和蔡邕、郑玄齐名的当世大儒,而且还是镇压黄巾起义的三大中郎将之一,和著名将领皇甫嵩、朱儁二人齐名。 而其他被封赏了侯爵的文官,基本上都是有着军功在手的,至少也有着从军的经历。 毕竟,就算是去刷资历,至少也要刷个样子,然后才能勉勉强强地在名分上有了军功,被授予爵位。不然的话,规则若是轻易会被打破,那怎么会叫做规则呢。 再说了,在汉代这样的朝代里,侯爵本来就是为有军功的人设立的,文官若是实在没有侯爵,也不会太丢人,而若是实在没有这个本事,也没有必要强求。 以上这些,只是非军功不得侯的内容,而白马之盟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非刘氏不得王。 当然,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西汉刚开国的时候,还是分了七个异姓诸侯王的。也就是说,这些人并非刘氏之人,但依旧被封为王。 但是,这些人最后的结果如何呢?七个人里面,有六个人都在刘邦生前担任皇帝的那几年里,被刘邦一一消灭掉,只剩下了一个独苗,长沙王吴苪。 不过,长沙王的实力,本来就非常弱小,而且他的能力也很一般,所处的地方又很偏远,再加上对刘邦一向忠心耿耿,完全没有任何小动作,因此才被留了下来。 毕竟,若是将异姓王全部铲除的话,无疑会对开国功臣造成很大的震慑和心理上的影响,导致开国功臣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对汉室的统治也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不管是在军事上有着非常高的天赋的韩信,还是在汉室统一过程中,sao扰项羽后方,立下大功的彭越,还是从项羽那边投靠过来的九江王英布,这些非常有能力有本事,手下又有大量直属部队的诸侯王,都被刘邦毫不留情地灭掉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