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1章 大逆(第一更,求支持) (第1/2页)
“孩儿叩见义父!” 即便是书院之中,已经年过三十的章载仍然毕恭毕敬的行着跪礼。 “有谟,你怎么来长沙了,你不是……” 看着跪于地上的章载的王夫之的语气中尽是惊喜,尽管的他有四个儿子,可是对于章载的感情却不亚于其它四个亲生儿子,崇祯十五年他与两位兄长同赴武昌乡试,那一年他以《春秋》第一,中湖广乡试第五名。长兄王介之也中举第40名,好友夏汝弼、郭凤跹、管嗣裘、李国相、包世美皆中举。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王夫之结识了分考官沔州知州章旷,后来他参加章旷组织的抗清义军,失败后,章旷绝食自杀,临终时受其所托王夫之便将章载接回家中抚养。 二十年来,章载一直跟在他身边,直到王夫之从清河书院返回湖南时,当时已经从书院毕业的章载已经通过考试,出仕地方了。 而现在看到数年未见的养子,王夫之又怎么可能不激动? “回义父话,孩儿蒙陛下圣恩,点为七品知县,此次来湖南,正是往湘潭赴任。” 养子的话让王夫之激动道。 “好,好!有谟今日能出仕为国效力,属理一方,令尊在天之灵亦能瞑目了。” 尽管早在几年前,章载就已经通过文官考试,但那个时候,于传统士人的眼中,他是“吏”,而不是“官”,直到现在为亲民官之后,在王夫之看来,才算是真正拥有了官身。 “走,随义父回家,你娘若是知道你回来了,必定也会欢喜至极!” 养子的到来,让王夫之暂时忘记了先前有忧虑,扶起养子后,他便火急火燎的与其一同回家,甚至中间碰到学生,还吩咐学生跑回家,通知夫人一声。 这天晚上,王家自然是一片欢声笑语,而在欢笑之后,王夫之又把义子书房,先是询问这几年的经历,在其一一作答之后,慢慢的他才问道。 “有谟,你这次来湖南赴任,义父恐怕给你添麻烦了。” 王夫之长叹道。 “巡抚于义父,可谓是颇有怨言啊。于湖南,世人皆知你是义父养子,巡抚若是对你有所刁难……” 不等他说话,章载便摇头说道。 “若是有刻意刁难,孩儿自会上书吏部,请吏部主持,不过,在孩儿看来,义父应该是多虑了。” “哦?” 王夫之诧道。 “为什么这么说?” “义父,今日已非往日,我大明素无以言罪人的例子,况且……” 看着义父,章载笑道。 “义父您与陛下还是布衣之交,别说是一省巡抚,就是吏部侍郎,甚至当朝阁辅,恐怕也不敢因义父的文章,对义父加以刁难。” 章载说的是实话,当年王夫之在清河书院任教时,确实曾多次与陛下有过讨论,与陛下确实称得上是朋友,甚至现在,新年、中秋等节的时候,陛下都会亲笔手书贺卡,而无一例外的是,贺卡的留名都是“朱明忠”,而这也是“布衣之父”的证明。大明的天下这么大,能称得上是陛下“布衣之交”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已。 “虽然陛下待义父相交不问尊卑,但是……” 看着养子,王夫之稍作犹豫,然后说道。 “于义父看来,今上虽是明君,然却也是我大明他日祸乱之根本!甚至可以说,兴也是今上,衰也是因为今上!” 这话说的可是大不敬,幸亏他是对养子说的这番话,要不然传出去的话,仅仅只凭这句话,便能治他个大不敬,或许在大明不会以言罪,但是“于皇室大不敬”是大明律中少有的可以直接将人处于流徒以至本人死刑九族流放的罪名。而按王夫之的说辞,至少可以让他本人丢掉性命,也会导致王家九族被流放。 “义父……” 不等章载开口,王夫之便制止他说道。 “为父知道,这么说是大不敬,为父又岂不知道,只有天下人尊君、忠君,只有维系君臣、君臣的纲常,天下才能安定,国家才能久治,但是天子的权力如为庶人所窃取,就会庶人可凌乎天子,而盗贼起。君臣、君民的关系是上天所决定的,是绝对不能变易的,因为原于天之仁,则不可无父,原于天之义,则不可无君臣,如果人皆知有门户,而不知有天子,那么乱臣贼子就会肆无忌惮,就会危害国家。” 或许王夫之主张限制君权,但是限制君权要在尊君、忠君前提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