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3章 荒年(第一更,求支持) (第2/2页)
直紧缺,连带着棉纱和棉布的价格也上涨了起来。” “哦?有这等事?” 朱明忠有些不解的询问道。 “都已经两年了,按道理说,百姓趋利,若是棉花价高,百姓自然乐意种植才是啊?” 说着,朱明忠又回头向方以智求证道。 “东北那边百姓种棉花吗?” “回禀陛下,东北并不是棉花种植区,百姓只是种植小块棉花,往往以自用为主,加之东北纱厂不兴,所以暂时还没有棉花紧缺的现象。不过,臣这次取道北直隶时,确实也听说过此事,有这样的况存在。其实,以臣看来这主要是由于中原久经战火,产棉区尚未恢复种植。而南方各地的新型水力纱机方兴未艾。一时间产棉的速度跟不上纺纱的速度。所以才会出现棉荒、纱荒、布荒之类的况。” “密之所言诧异,与产棉区尚未恢复种植没有丝毫关系,这两年市场上不仅仅有棉荒、纱荒、布荒,甚至还有荒。” 尽管每天都看报纸,但是朱明忠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这几个词。 “荒?这又是怎么个荒法?” “陛下,可知道,现在市场上的价是多少?” 朱大咸自问自答道。 “自陛下驱逐鞑虏,天下承平之后,中都的物价堪称“甚jiàn)”,就食来说。猪,每斤值钱不过十五六文,牛,每斤值钱7-8文,羊每斤值钱十五六文鱼、虾,每斤值钱1015文,若是咸鱼不过七八文。” 与另一个时空中,牛是“中贵族”不同,这个时代的牛价格只相当于猪的一半,这也是军中多食牛、咸鱼的原因,主要就是便宜。 “可是这两年中都物价骤贵,猪,每斤值钱40余文;羊,每斤值钱40余文;牛,每斤值钱20余文;驴,每斤值钱20余文。江南各地大抵也是如此。” “涨的这么厉害?” 两年涨了不止两倍多,这样的涨法着实吓了朱明忠一跳, “怎么,在报纸上没见报道?” “因为很少人关注这些,相比于价,他们更关心的是能不能买得到!” 这下无论是朱明忠,亦或是方以智都惊呆了。与内地不同,在东北想填饱肚子根本就不算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稍微花点儿力气开点儿荒种地就有玉米面饼吃。玉米这种既耐寒又耐旱的高产作物一直是早期移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至于想吃的话也很好解决,东北地区的草原林地里有数不尽的飞禽走兽,野鹿、野羊、野鸡是成群结队,野鹅、野鸭等野物飞起来同样也是遮天蔽,只要肯出门打猎就有数不尽的野物吃。哪怕是自己没工夫出去打猎、到集市上购买的价钱也非常便宜,甚至可以说是便宜得离谱。自然不可能有买不到的问题。 “怎么价格高了还买不到?” 方以智惊诧的问道。 “价格高是因为市场上的食供应不足,而供应不足,是因为百姓吃的多。” 百姓吃的多? 朱明忠诧异的睁大眼睛,百姓要吃多少,才会吃供应不上? “陛下,现在大明乡间百姓人均土地不下十数亩,仅依靠土地所出就可以衣食无忧,他们养猪、养羊除自食之外,往往都是卖往城镇,可依然满足不了城镇百姓的口腹之裕,就臣所知,兴乾元年,江南普通家庭每隔三可食一次,而现即便是北方乡下,每隔两也会吃上一次,若是碰着喜食食的家庭,每吃上一顿可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百姓吃得多了,这百姓养猪养羊供应不上,自然也就出现了荒,就臣所知百姓趋利,乡间百姓已经纷纷养猪养羊,若是家里养上几头猪,所出肯定超过土地粮食的产量,甚至乡下还有以粮喂猪的事,现在粮jiàn)贵,百姓自然乐意如此,所以,以臣看来,荒是暂时况,但是棉荒……” 朱大咸的话,让朱明忠不有些瞠目结舌,不过只是短短六年,天下的百姓就富庶如此了?想来也是,毕竟现在人少地多,自然而然也就是“盛世”了。 看着陛下,朱大咸摇头说道。 “这种棉采棉可以说极为辛苦,与其如此辛苦,还不如多养几头猪羊,所以,即便是现在棉价高,百姓也不愿意种棉,实在是因为百姓见种棉无利可图,所以这棉荒以臣看来,非但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甚至可能会愈演愈烈,毕竟,现在百姓都不差那点钱置办新衣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